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729|回复: 30
收起左侧

[经验交流] 30年花龄分享,室内装饰的两大核心,六大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您注册,观赏更美的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多数人想要在家放上几盆植物装饰家居,却苦于无从下手。养什么植物?怎么摆?这样美吗?都在考虑范围中,今天告诉大家一些植物装饰原则,遵循这几点准没错!
一,符合科学规律
符合科学规律主要体现在如何利用植物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时对人类健康有益,这是室内绿化设计的第一步。
1耐阴性
室内植物首先要保证正常健康的生长,室内光线比较弱,只适合半阴和耐阴植物生长,所以观叶类植物在室内应用较多。此类耐阴植物主要有绿萝、吊兰、万年青、君子兰、文竹、凤梨、豆瓣绿等。
2易于管理
现代人很少时间去照料和精心打理各种植物,所以植物选配时尽量选耐高温、耐低湿、耐干旱,易管理的植物。一般而言,观叶类植物比观花、果类植物易养护,好管理。还可以选择利于植物养活的自灌溉盆器,减少浇水频次,这样长期在外出差旅行或懒于浇水的人就没后顾之忧了。
3利于健康
室内植物对居室的绿化、美化和改善周围小气候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尽量不要选择发出香味的植物,长期闻着过于浓烈的香气会使人烦躁。
二,遵循艺术原则
室内植物装饰是城市绿化向室内延伸,再现大自然美景的艺术形式。上一期介绍家里的植物角摆放要随心,但这种随心是建立在几项基本原则上,看似随意实质却有大学问。
1对称与均衡
对称给人安静稳定的感觉,多用于厅堂、主入口两侧。均衡不要求形体等同,而是表现出大体相当的感觉。如大厅柱子两侧摆放高大的植物,既强化空间视觉高度,又略显气度雄伟之势。高大植物下配植些低矮小盆栽,不至于产生头重脚轻、摇摇欲坠之感,形成稳定的视觉效果。

2对比与调和
对比可使景观更加生动,引人入胜;调和才能在变化中保持一致。整个居室的植物布置应遵循“整体调和、重点对比”的原则,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风格。
3比例与尺度
适当的比例和尺度是造型美的基础。一般室内植物高度不应超出空间高的2/3,这样既给植物足够生长空间,同时也照顾人的视觉感受,太高使人压抑,太低显得空旷也消减观赏价值。
4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最高境界,又称和谐。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它的要素,可以在色彩、株型、叶型上面下工夫。如植物的颜色要和家具颜色搭配,统一色系,其中一两盆比较突出的颜色便能起点缀作用。

懒得配图了,大家可以回帖交流。

点评

赞: 5.0
赞: 5
  发表于 2015-7-27 16:53
赞: 5
  发表于 2015-7-27 1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37 反对 13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一个沙发
回复 支持 4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才好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和很有道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1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4-6-8 03:40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