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您注册,观赏更美的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静下心来看完会对三角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林伯伟 仇莹 王若鹏 指导老师 曾国寿
摘 要 应用改进CTAB法提取6种不同性状三角梅的DNA、应用PCR扩增法进行扩增;研究了6种不同性状三角梅的遗传关系,它们遗传相似性从93%-66%,说明其遗传背景的差异应该是不同三角梅五颜六色的主要原因。不同三角梅遗传背景的差异,反映为生理生化功能的差异,表现出它们都能合成花青素物质,同时影响体内的酸碱度。三角梅苞叶颜色的差异与其合成的花青素种类和体内的pH值有密切关系。.除了遗传因素外,因病毒感染而引起三角梅性状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都是影响苞叶颜色的直接因素。实验的结果为今后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培育三角梅的新品种,提供了经验及可靠依据。
关键词 三角梅 花色变化 遗传关系
三角梅原产南美巴西,属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宝巾属(Bougainvillea)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是叶子花,光叶子花两个物种的总称,它常被用作坡地、围墙、凉亭等攀援观赏的绿化植物,也可布置绿篱花坛,盆花、切花、树桩盆景等摆设。由于三角梅具有适应性广、生命力强、可塑性好、花色多等特点,深受厦门和深圳市民的喜爱,被选为厦门和深圳市市花。我们非常想知道三角梅苞片有红、橙、黄、白、紫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品种繁多的三角梅之间的遗传关系如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RADP实验
所选的三角梅:金边嫣红三角梅、绿叶嫣红三角梅、黄色三角梅、绿叶橙苞三角梅、绿叶白苞三角梅、绿叶紫苞三角梅,分属红色、紫色、黄色、白色、单瓣、重瓣,作为不同三角梅的代表种。
1.1.2 病毒感染实验
(1) 所选的指示植物:豆角、黄瓜、短叶早萝卜、棱角丝瓜、荷连豆、大白菜、甘蓝、黄叶小白菜、19号黄叶油菜
所选的实验三角梅:艳紫重瓣三角梅、塔三角梅、嫣红三角梅、橙苞三角梅、白重瓣三角梅。
(2) 所选带有病毒三角梅:金边嫣红三角梅。
所选无杂色三角梅:无杂色艳紫重瓣三角梅。
所用的器材:研磨、毛笔(消毒)、磷酸氢二钠、蒸馏水、滑石粉、容量瓶。
1.1.3花青素的光谱分析
所选的三角梅:嫣红重瓣三角梅、橙苞三角梅、金边嫣红三角梅、紫苞三角梅、白苞三角梅、茄色三角梅。
所用的器材:722分光光度计、酒精、烧杯。
1.1.4 pH值的测试
所选的三角梅:金边三角梅、艳紫重瓣三角梅、紫苞三角梅、茄色三角梅、塔三角梅、斑叶三角梅、白苞三角梅、鸳鸯三角梅。
所用的器材:高速组织捣拌器、METTLER TOLEDO 320 pH 计。
1.2 方法
1.2.1 RADP实验
对选取三角梅进行DNA提取:取2g三角梅苞叶(叶片)研磨;2% CTAB液(5 mL/g),65℃水浴1.5 h;
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抽提后离心10 min,取上清(重复一次);加入1/10体积3 mol/L NaAC与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20℃放置30 min,100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沉淀用75%与100%乙醇各洗涤一次,室温晾干,溶于50 µL去离子水,4℃保存备用。
PCR扩增:以表1的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20 µ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3.0 µL;Mg2+ 2.5mmol/L;dNTP 150 µmol/L;随机引物Sn各0.5 µL;模板10 µL;Tap酶 0.15 U;94℃ 3 min,36℃ 3 min,72℃ 3 min,3个循环;94℃ 75 sec,37℃ 50 sec,72℃ 100 sec,36个循环;72℃ 7 min。
表1 用于三角梅基因组DNA扩增的随机引物
编号 序列
S1 GTTTCGCTCC
S2 TGATCCCTGG
S3 CATCCCCCTG
S4 GGACTGGAGT
S5 TGCGCCCTTC
S6 TGCTCTGCCC
S7 GGTGACGCAG
S8 GTCCACACGG
S9 TGGGGGACTC
S10 CTGCTGGGAC
1.2.2 病毒感染实验
剪碎10 g三角梅苞叶、叶片 → 研磨 → 加磷酸缓冲液20mL → 在指示植物叶片上洒滑石粉 → 毛笔沾取、涂抹 → 冲洗叶片 → 放入暗室24 h → 移出 → 放在隔离罩培养。感染无杂色三角梅与上述步骤相同。
1.2.3 pH值的测试
采集各种三角梅苞叶及叶片各10 g;将其放入高速组织捣拌器中,并各加100 mL蒸馏
水,调至10000 r/min,捣拌1 min;取下清,进行pH测量。
1.2.4 花青素的光谱分析
取上述材料苞叶和叶片各10 g,渍于100 mL蒸馏水中,1.5 h;取出浸渍液,置于722分光光度计下进行测量;得出吸收比的值,绘出图象。
2 结果
2.1 RADP实验
本实验用10种随机引物对6株不同花色花形的三角梅进行PCR扩增,扩增带分布从
500bp至3bp不一,平均每对引物每个样品扩增出2-8个条带。
三角梅遗传多样性分析-S4 三角梅遗传多样性分析-S7
表2 各三角梅间Nab/Na+Nb统计数据表
Nab 绿叶白苞 黄色 绿叶橙苞 金边嫣红 绿叶紫苞 绿叶嫣红
Na+Nb
绿叶白苞
黄色 17/42
绿叶橙苞 17/45 20/47
金边嫣红 13/36 16/42 16/41
绿叶紫苞 15/43 16/43 17/47 18/45
绿叶嫣红 16/46 19/51 14/37 23/48 17/43
* 其中Nab为两三角梅间的相同带数,Na、Nb分别为它们的总带数。
表3 各三角梅间遗传相似值
S值(×100) 绿叶白苞 黄色 绿叶橙苞 金边嫣红 绿叶紫苞 绿叶嫣红
绿叶白苞
黄色 80.9
绿叶橙苞 74.5 85.1
金边嫣红 72.2 76.2 78.9
绿叶紫苞 66.7 74.4 72.3 80.0
绿叶嫣红 72.7 74.5 75.7 93.9 85.0
图 1 六种三角梅的遗传关系图
从图1表明绿叶嫣红三角梅与金边嫣红三角梅遗传关系最近,这两种三角梅与绿叶紫苞三角梅的相似性又达85.0%和80%,所以这三种三角梅应为同一种三角梅演化而成。绿叶橙苞与黄色三角梅的遗传相似性达85.1%。而与上述三角梅遗传相似性只达72.3%至78.9%。所以绿叶橙苞与黄色三角梅应为另一演化体系。白苞三角梅同上述五种三角梅遗传相似性最小,估计是黄色三角梅的变种。
2.2 病毒感染实验
用6种有杂色的三角梅汁液对指示植物进行指示植物的人工感染,结果见表4,表4
表明嫣红三角梅液汁可能有病毒存在的可能性。
表4 用三角梅感染指示植物的实验
艳紫三角梅 塔三角梅 嫣红三角梅 橙苞三角梅 白重瓣三角梅
苞片 叶片 苞片 叶片 苞片 叶片 苞片 叶片 苞片 叶片
豆角
黄瓜
短叶旱萝卜 ●
荷连豆
棱角丝瓜 ?●
大白菜
甘蓝
19号黄叶油菜
黄叶小白菜 ●
备注:●出现特殊病状 ?●症状不明显
为进一步证实嫣红三角梅体内是否有病毒存在,我们用嫣红三角梅具金边花叶的叶片汁液感染健康艳紫重瓣不同品种的三角梅,结果见表5。
表 5 用有杂色三角梅感染无杂色三角梅实验
7/26 1号枝 感染枝往上NO.3 NO.5的叶片有斑点,下陷,其色泽多浅。
艳紫重瓣三角梅 2号枝 无明显症状
3号枝 感染叶片以上的新叶有的整片为棕色。
4号枝 新叶也出现新叶上有呈棕色,但较浅。
5号枝 较为正常。
6号枝 感染枝以上(部分) 1~5片叶子,叶沿有不同程度的褶皱状,第6叶以上,叶片有不同程度的棕色斑,特别为顶芽部分。
7号枝 较为正常。
9/7 1号枝 枝长长,长粗,原带棕色斑点,消失,叶片边缘出现皱折。
艳紫重瓣三角梅 但顶部的芽出现棕色斑。
2号枝 有棕色斑出现。
3号枝 有棕色斑集中于顶芽。
4号枝 仍有棕色,开始出现皱折。
5号枝 有棕色斑点出现
6号枝 皱折的叶片较多,棕色的斑点集中于顶芽。
7号枝 皱折的叶片为出现症状。
10/7 1号枝 折皱叶片出现较多,多集中在枝的顶端,棕色斑点出现在顶芽。
艳紫重瓣三角梅 2号枝 原长有棕色斑点的叶片,斑点消失。新叶出现棕色斑点。
3号枝 基本与2号枝相同。
4号枝 部分叶片叶沿出现较明显的褶皱。
5号枝 出现褶皱,并在新叶上出现斑点。
6号枝 有褶皱,有斑点。
7号枝 叶片上的褶皱明显加多。
从表可见受感染的艳紫重瓣三角梅出现棕色斑点,凹陷、不同程度的褶皱状,卷叶、金边等症状。并能从受感染枝条向未受枝条传递,症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
2.3 生理生化测试
2.3.2 花青素的光谱分析
对于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光谱来鉴别各种物质。
根据T=I/Io lg(Io/I)=KCl KCl=A
其中:T为透射比,Io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A为吸收比,K为吸收系数,L为溶液的光程长度,C为溶液的浓度。
由此看出当入射光强,吸收系数、溶液厚度和溶液浓度都不变时,吸收比A是根据I的变化而变化。
图中可见,各种不同三角梅的苞叶,叶片浸出液的吸收光谱有所差异。同种三角梅的苞叶和叶片的浸出液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差别。可见各种三角梅所含花青素种类不同。
2.3.1 pH值的测试
表 6 三角梅苞叶及叶片pH值
测量种类 pH值 mV值 液体温度
金边三角梅 苞叶 6.46 25 25℃
叶片 6.04 51 24℃
重瓣紫花三角梅 苞叶 6.26 40 24℃
叶片 6.05 53 23℃
紫苞三角梅 苞叶 6.64 18 23℃
叶片 5.66 68 24℃
茄色三角梅 苞叶 6.63 24 24℃
叶片 6.33 38 24℃
塔三角梅 苞叶 6.48 31 25℃
叶片 6.30 37 24℃
斑叶三角梅 苞叶 6.57 26 25℃
叶片 6.37 35 24℃
白苞三角梅 苞叶 6.35 43 24℃
叶片 5.56 83 25℃
鸳鸯三角梅 苞叶 6.23 44 23℃
叶片 5.98 57 25℃
图7 三角梅苞叶及叶片pH值柱状图
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叶片与苞叶的 pH值相差较大,但其酸碱度相差不会超过1,苞叶的pH值接近7(即中性),叶片为偏酸性,同种三角梅苞片颜色随pH值的增加而略深。
3 讨论
3.1 三角梅产生不同杂色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最终目的是阐明三角梅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原因。试图从遗传的因素,病原物的因素和生理生化的因素来加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三角梅的遗传相似性从93%-66%,说明其遗传背景的差异应该是不同三角梅五颜六色的主要原因。
不同三角梅遗传背景的差异,反映为生理生化功能的差异,表现出它们都能合成花青素物质,但所合成的花青素种类不同,同时影响体内的酸碱度。文献记载,它们都是影响苞叶颜色的直接因素,所以我们认为,三角梅的苞叶颜色差异与其合成的花青素种类和体内的pH值有关。
遗传物质虽然能决定生理生化功能以决定苞叶和叶片的颜色,但我们的实验更证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病毒感染而引起三角梅性状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3.2 叠加理论
分析前三者,其波峰均出现于绿光波段,表明苞片对绿光的吸收多于其他波长的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余的未被吸收的光波就被反射出来。但那些被反射出的光并非一点都没被吸收,不同波段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所以反射出来的各个波长的光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原太阳光的颜色为白色是由七色所组成的,但其经过苞片的吸收,各波段光的成分被破坏,反射出的光线叠加后进入人眼,就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猜想,或许花色并非花本身的颜色而是其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选择吸收,反射光叠加后的成色才形成人眼所看到的花色。
对光谱的猜想:从光谱的最高点作一条切线平行于x轴,取切线以下,曲线以上的部分。将其分为无数多小份,计算出各个颜色所占比例,用电脑根据比例进行调色,看调出的颜色是否与苞片的颜色相同。
建议还要做的几点:1、用“调色板”,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内分别按比例填充那四种苞片的颜色,
作为计算调色后的成本。2、取三角梅的绿叶,用酒精浸渍 10g → 10mol(叶绿素溶于酒精),进行吸收比的测定,看其吸收光谱是否与苞片的相反。
3.3 今后的打算
3.3.1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后,我们得到一些初步结论。今后将进一步通过RADP实验测定出现今所知的各品种三角梅间的遗传关系。根据遗传关系及各三角梅的特有性状,运用杂交、嫁接并结合病毒感染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三角梅。
3.3.2 通过实验培养三角梅新品种及寻找新的方法。从多种杂色三角梅中提取病毒并了解其种类;并进行以下实验:扩大感染病毒的剂量,得出最适的感染浓度;通过各种三角梅加量感染,深入观察并分析,确定感染指示植物,为今后用病毒感染培育新品种作准备。
参考文献
[1] 邱强 赵世伟 赵弟轩 花卉与花卉病毒原色图谱 (1) 草木花卉 球根花卉 兰花 原色图谱[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9 – 03 P1-12 P18
[2] 邱强 赵世伟 赵弟轩 花卉与花卉病毒原色图谱 (2) 观叶植物 多浆植物 木本花卉[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9 – 03 P10 P20 P39-50
[3] 邱强 赵世伟 赵弟轩 花卉与花卉病毒原色图谱 (3) 花卉病虫原色图谱[M],中国建材出版社
1999 – 03 P63
[4] 陈榕生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建园四十周年纪念文集[M] P82-83
[5] 王关林 方宏筠 植物基因工程[M] P263
[6] (美) F.奥斯伯 R.布伦特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2001 - P38
[7] 曾伟 宋思扬 王泽生 苏文金 双孢蘑菇及大肥菇的种内及种间多态性RAPD分析 [J],菌物系统,
1999 18(1):55-60
三角梅别名解析
三角梅原产于南美洲,在20世纪50年代,大陆南方各省的植物园和北方大城市的展览温室内逐步大量引种栽培三角梅,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并广泛用于室内阳台、窗台和公共场所点缀等园林布置,三角梅亦成为各地一种深受市民喜爱且广泛应用的观赏花木。但三角梅因引种栽培历史短,叫法不规范,且各地的叫法不同,常出现植物与名称对不上号的现象,其实这些叫法都是指在植物学上属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的一类植物,为此特著文加以解析。
三角梅又名叶子花、南美紫茉莉、纸花、九重葛、宝巾、簕杜鹃等,英文名Paper flower、Bougainvillea、 Brazil Bougainvillea等。三角梅别名种种,都与其如绢的苞片质地、形状以及其舶来品的经历相关联。每个名字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含义,如叫叶子花是因三角梅主要观赏部分为其色彩鲜艳的花苞片,其苞片酷似其变色的叶片,故得此名;称其为三角梅是因其叶状花苞片为三片且合生排成三角形;由于三角梅花姿自下而上形成层次的花团锦簇,三角梅又被称为九重葛;另外由于三角梅花苞片很薄像是纸张一般,因此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作纸花(Paper Flower);三角梅属紫茉莉科,原产于南美,又称为南美紫茉莉;三角梅英文名为Bougainvillea,香港常译称其为宝巾;广东人因三角梅枝条中有刺(剌在粤语叫簕),而花又像杜鹃花般美丽,故广东人常称之为簕杜鹃,也常被写成勒杜鹃。从地域分布上来讲,香港人称三角梅为宝巾,广东称其为勒杜鹃、宝巾花,我国华东地区叫它三角梅,日本称其为九重葛,美国称其为纸花,亦称其为南美紫茉莉,北方多叫三角梅为叶子花。
三角梅栽培习性简说
三角梅繁殖容易,花期长,花色多,观赏性强,种与品种资源富有多样性,已成为我国园林中栽培普遍且应用广泛的观赏植物之一,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开花盆栽植物。自80年代在我国大量推广种植,受到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喜爱,为此特依本人栽培经验,整理出其栽培习性,与广大三角梅爱好者共勉。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隶属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我们常说的三角梅,通常是指在植物学上属叶子花属的一类植物。三角梅现广泛原产于南美洲,为热带、亚热带蔓性灌木,喜温暖、湿润、且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流通的环境。性强健,耐碱、耐瘠、耐旱、萌芽力强,耐修剪,抗虫抗病,忌水涝。三角梅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干旱,不耐水湿,忌积水,以疏松、肥沃、通透性强,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弱酸性沙壤土为好,适宜PH值为6-6.5,北方水土碱性大,每月可施一次硫酸亚铁溶液。性怕冷,不耐寒(不同品种安全越冬的适应低温分别为3℃或7℃以上),冬季维持12℃左右的温度才不会落叶,气温10℃左右就停止生长,3℃以下会冻伤,开花适宜温度为15-30℃,宜植于背北向南,阳光强烈的地方,南方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北方则作为温室花卉盆栽培养。三角梅属喜光性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的条件下很难进行花芽分化,同时要求有足够的阳光照射才能正常开花,日照不足生育弱不易开花。三角梅花期因品种而异,全年均可见花(花苞),花期长,花色多,观赏性强,大多数三角梅品种花期集中于1O月至竖年4月,通过一定措施,可适当控制花期,每批花可开40-60天之久。
园林上适用的一些三角梅品种及其观赏特性
我国目前引种栽培的三角梅品种很多,原种,栽培种,杂交种多达上百种,按其花色、叶色、枝条等生态特征分类,花有紫色、茄色、红色、艳红、粉红、宫粉等颜色之分,叶有斑叶、金边、银边、洒金、皱叶、小叶、暗斑叶等不同类型,枝有软枝、硬枝之分。按苞片的形态划分可分为单瓣品种系列和重瓣品种系列二大系列,而单瓣品种又可细分出大苞片种、中苞片种和细苞片种三小类;根据这些观赏特性与其栽培特性,从园林应用的角度出发,筛选出以下品种,这些品种常在园林布置上应用,且效果不错。
1、大红(深红)三角梅B. spectabilis willd ‘Crimsonlake’
叶大且厚,深绿无光泽,呈卵圆形,芽心和幼叶呈深红色,枝条硬、直立,茎刺小,花苞片为大红色,花色亮丽,花期为3-5月、9—11月。
2、金斑大红三角梅B. spectabilis‘Lateritia Gold’
叶宽卵圆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叶基部楔形或截平,叶长达7cm,叶缘具黄白色斑块,新叶的斑块为黄色,渐变为黄白色;苞片单瓣,深红色,先端急尖至圆钝,整苞片近圆形;萼管红色,长约1cm,萼管顶端裂片白黄色。
3、皱叶深红三角梅B. x buttiana‘Barbara Karst’
叶圆,叶片带银边斑纹,叶缘皱卷,花较大,叶状花苞呈深红色。
4、金斑重瓣大红三角梅B. x buttiana ‘Chili Red Batik Variegata’
叶片外缘金黄色,花重瓣,红色。
5、珊红三角梅B.×buttiana‘Manila Magic Pink’
圆绿叶,开重瓣花,叶状花苞红紫色,艳丽。叶卵圆形至卵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至急尖,多数长5cm,稀达7cm;花梗红色,苞片镶缘粉红色及玫瑰红色,先端渐尖;雄蕊及花萼退化成苞片状,与苞片同色,伞形花序。
6、橙红三角梅B. spectabilis ‘Auratus’
叶色翠绿无光泽,叶大且薄,呈椭圆形。芽心和幼叶呈深绿色,茎干刺小,枝条硬能直立,叶状苞片橙红色,花期3-5月、8-10月。
7、柠檬黄三角梅B. ×buttiana‘Mrs Mc Lean’
叶深绿,卵圆形,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叶片多数长3.5cm,徒长枝上叶最长达5cm,苞片浅黄色,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整苞近圆形;萼管黄色,长1cm:萼管顶端裂片白黄色。花期在9月至第二年5月,黄色品种在每年秋季都能进入盛花期,但其耐寒性却不如普通三角梅,安全越冬需10℃以上才行。
8、新加坡大宫粉三角梅B. glabra ‘Singapore Pink’
长形叶,叶大,亮绿, 花苞片为宫粉色,叶片花苞征较窄较长,花型极大。
9、金叶三角梅B. glabra ‘Golden Lady'
叶较小,叶面光亮,叶片金黄色, 枝上刺较多,花苞片淡紫色。
10、银边浅紫(粉粧)三角梅B. glabra ‘Eva’
叶片椭圆,银边斑叶,开浅紫色花,花量较少,花型较小
11、金斑浅紫三角梅B. glabra ‘Hati Cadis’
长形叶较大,金边斑叶,开浅紫色花
12、白苞(色)三角梅B. glabra ‘Elizabeth Doxey’
叶色浅绿,卵圆形、长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多数叶长约5.5cm.稀达6.5cm;苞片白色,略带红斑,苞径长约4公分,宽2公分,萼管白色,略带绿,长约2cm,基部较大,直径约0.4cm。
13、金边白花三角梅B. spectabilis ‘WhiteStripe’
花叶,叶心草绿色,叶周缘是金黄色,所以得名金边。叶薄呈长椭圆形,茎干刺小不明显,枝条软,花苞片为纯白色,花期3-4月、10-12月。
14、银边白花三角梅B. glabra Alba ‘Variegata’
花叶,叶心草绿,叶全缘为白色,故得名银边。叶薄呈长椭圆形。茎干刺小不明显,枝条软。花苞片为纯白色,花期在l0月至翌年2月。
15、樱花三角梅B. ×spectoglabra‘Ice Kriui’
叶色草绿,叶薄,呈椭圆形,芽心和幼叶呈淡绿色,枝条柔软,花苞片从花心的白色逐渐向外变成淡红色、粉红色直至深红色,花色由浅逐渐变成深色,花期3-6月、10-12月。
16、金心三角梅B. ×spectoglabra
花叶,叶心淡黄色,叶周边全是绿色,所以得名金心双色,叶长5-6.5cm,宽4cm,呈椭圆形,较薄,有皱折。茎干刺小且稀,枝条较柔软。花同开桃红色、白色两种花或单苞双色,有的一枝花里既开桃红色的花又开纯白色的花;有的一枝全开桃红色的花,一枝全开纯白色的花;有的一朵花里既有白色又有桃红色,花色让人感到神奇。“花瓣”薄,花量大而密集,萼管颜色两种,红苞者红色,白苞或红白相间者为白绿色,长达2cm。一年四季开花,但以冬至春季盛开。
17、双色(鸳鸯)三角梅 B. x spectoglabra ‘Mary palmer’
椭圆绿叶,较薄,枝端开红白双色花或单苞双色,杂交种。叶色翠绿,叶薄光滑,叶稍大,长9-11cm,宽6-7cm,呈椭圆形。芽心和幼叶呈淡红色,枝条柔软,茎于刺小。花色有两种:一种是桃红色,一种是纯白色。开花时有的枝条全开纯白色的花;有的枝条全开桃红色的花;有的枝条既开白色花又开桃红色花;有的一朵花里既有白色“花瓣” 又有桃红色的“花瓣”;有的一片“花瓣”里一半是桃红色,一半是白色,花色神奇至极,一年四季开花。
如何给三角梅合适的光照与温度
三角梅的光照管理
三角梅喜光,属强光照花卉,一年四季都要给予充足的阳光,若光照不足或在荫蔽环境下,则枝条生长细弱,叶色变淡或脱落,常不开花或花少且不艳。冬季在温室内养护,应经常清洁薄膜或玻璃上的灰尘,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美国学者的报告说明栽培三角梅的环境光度至少要在43000Lux以上才能使其快速生长、开花紧密与苞片着色良好,在较低光线下会有不开花、开花延迟或花朵数较少且所开放的花朵会有苞片变大和颜色变浅的问题发生,严重影响观赏品质,光度若只有全日照下的40%(遮阴60%)则会使之生长减缓且造成开花不良甚至无法开花。三角梅属于非绝对性短日植物,也就是说较短的日长(日出晚、日落早、夜间长,如冬天)有利于开花(但至少仍要每日光照6小时以上),不过,即使在长日的条件下(日出早、日落晚、夜间短,如夏天),若环境光强度够高,亦能使三角梅开花;例如:在美国南加州的海边每年5-11月长日下(日长11-15小时)也可以有许多的三角梅植株盛开,就是因为该处的地理环境提供很高的光强度。此外,在南半球的夏威夷所种植的三角梅,只要是位于全日照环境下的植株便几乎不受季节日长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三角梅只要光强度足够,即可以抵消长日的不利因素,因此高光强度为一栽培三角梅的重要需求,其可被名正言顺的归类成“阳性植物”。
三角梅的温度管理
三角梅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不耐寒,大多数品种对7℃以下的低温敏感,短期的低温会使叶片水浸状冻伤,失水出现枯焦并伴随落叶,由常绿变为落叶;持续低温会引发枝条冻干,并逐渐下降到根部,以致最后整株死亡,这就限制了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露天栽培。三角梅花芽分化需要光照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在给予短日照条件下,还必须同时给予l5℃以上温度,温度低于1O℃,三角梅花芽分化基本停止,三角梅生长与开花适宜温度为l5℃-30℃,在促成花芽分化阶段,温度较植株培养阶段的稍低,一般昼温18℃-20℃,夜温15℃左右,夏季三角梅能耐35℃高温,生长不受影响,但超过30℃不利于开花。冬季温度不低于7℃,3℃以下叶片易遭冻害。依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在短日照的条件下,日温在30-24℃之间,夜温21℃左右,最适于三角梅的花芽发育至开花,其中开花速率随着日温的增加而提前。在厦门等亚热带地区露地栽培的三角梅在日温35℃至15℃的范围都是具有能力开花,过高的温度营养生长并不会增加,因其太旺盛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养份而致难以开花;如果夜温高于26℃则会抑制开花,但是在长日照的条件之下,较低的夜温(10-15℃左右,致使较大的日夜温差)会促进三角梅开花。冬季室温须维持在7℃以上,方可安全越冬。当强烈寒流带来低于7℃的气温时,会使根部吸收水分的功能严重受阻,即使介质含有很高水分,植株仍停止生长且开花植株的苞片呈现失水而下垂,待温度回升后,才获得改善。夜间温度若经常降至5℃左右,叶子开始大量脱落,进入休眠状态。经研究表明:(1)三角梅的耐寒性遵循着一定的顺序,4个常见品种耐寒的高低顺序为:光叶三角梅>艳紫三角梅>红色三角梅>斑叶三角梅,另外艳紫三角梅、茄色三角梅、光叶斑叶三角梅、密节三角梅和广州紫色三角梅为三角梅常见的较抗寒品种。(2)从越冬动态来看,早期低温锻炼对品种抗寒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红色及斑叶三角梅品种,初期受冻后叶片失水下垂,随着温度的回升又逐渐恢复,但更深一步的低温(最低温度<3℃),日持续时间过长(4—5d以上),超过了品种可以忍受的低温限度,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冻害反应。(3)冻害一般最初出现在叶片上,表现为落叶,叶片呈水浸状焦黑,接着是顶部嫩梢皱缩,韧皮部变褐,以后延至枝条二级枝-一级枝-主干,最后扩展到植株根部,但在主干基部以上完全受冻情况下,第2年仍可由根茎部重新萌发出新芽,如露地存活的亮叶三角梅、艳紫三角梅。(4)三角梅越冬成活的关键是要使根部得到很好的保护。如去盆地栽,并辅草垫或地膜等保持地温;其次是要提供避风向阳的环境条件,这样其最低气温至少比露地提高3℃或更高,这样极为有限的低温往往是三角梅存活与否的关键;云南等地栽植三角梅时常以原种光叶三角梅作砧木,嫁接红色、斑叶、鸳鸯三角梅,这无疑也是提高三角梅抗寒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