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663|回复: 14
收起左侧

[美图秀] 竹林小鸟---临洮洮河石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您注册,观赏更美的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001lblb 于 2018-11-16 13:47 编辑

                                       竹林小鸟---临洮洮河石欣赏

       西北甘肃临洮(tao,第二声,音“桃”)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县,据《史记》记载和中央电视台报道,是万里长城最西端之地,是古时西北抵御匈奴等外来游牧民族侵犯华夏的最前沿阵地,现存有比秦始皇长城还早的先秦古长城遗址。
    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是陇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淡水河,也是我国唯一由南向北流的河流,它贯通临洮县南北,两岸为古喀斯特地貌,洮水将色彩斑澜的各类奇石冲刷,堆积在临洮116公里洮河两岸。
       洮河奇石是我国奇石种类中名贵的品种之一,因其独特的个性,独树一帜。洮河石以远古生物化石为主,种类丰富多样,极具科研价值,洮河奇石美在天成,妙在自然,经风之蚀,水之磨,浪之琢,经岁月的打磨,形成坚硬细腻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石头自然天成,美妙绝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洮水流珠世无双,洮河奇石天下绝。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赋诗“玉宵石筏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
       此石是前几年去考察先秦古长城遗址时在洮河岸边所拾。
DSCF8465绔规灄灏忛笩.jpg

DSCF8466绔规灄灏忛笩.jpg

点评

赞: 5.0
赞: 5
  发表于 2018-3-26 14:14
赞: 5
  发表于 2018-3-21 15:09
赞: 5  发表于 2018-3-21 13: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管的,自己在县城趁河边修路时,下去翻捡到的。据说有个著名的奇石收藏家随朋友访问临洮,快到时在加油站下车,都捡到一块很好的奇石-老子飞升图。

001prd0Tzy6M6v13boWce&690.jpg
附原文供友欣赏: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 (2014-09-17 07:29:01)转载▼
标签: 静石易心语感悟随笔文化杂谈 分类: 永久艺术  
       去年 9月8日,跟随第七届国际李氏寻根团,驱车去了甘肃临洮。得一奇石,甚是喜爱。石色泛青,正面石英纹理,白似团云,四周粗细各异的线条,呈散发状,变幻无常,一时虽不能辩明图案所意,但总觉石中有眼,仿佛团云似龙,并指与同车的石友看。虽这样想,仍觉奇异,心存疑团。大约车行至临洮县城内,前来接待的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上了我们的车,并发给车上每人一份资料。当翻看到“老子飞升在凤台”的宣传页时,我问身边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凤台在哪?答曰:临洮县东山。此前我对临洮的认识,只限于知道此地产临洮砚。并不知道临洮与老子有什么故事。听到“老子飞升在凤台”的故事,看到手中资料,再仔细观看此石时,越发觉得石中团云似龙。不知怎地一下子想起孔子曾说“老子犹龙也”。老子犹龙也”这句话,出自于史载孔子,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乎”。孔子的赞叹,不仅凸显了对老子的敬仰,更记载了对老子学问高深、玄妙的折服。而眼前的这方奇石,让人先有“云龙”之感,后有破解函谷谜团之意。于是,“老子犹龙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坐在车里,我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尽可能多点了解老子在临洮的故事。便不断地询问县委宣传部的人,其言称甘肃地方史学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曰:老子生不逢时,居周久之,见周衰之,乃遂去。甘肃是老子晚年隐居“飞升”的故里。老子出函谷关,过散关,入甘肃,经游天水、渭源、临洮、广河、永靖、张掖、酒泉(居延)等地后,又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飞升崖“飞升”。听到这些,我在车上,不时地翻看着这方奇石。石中白色纹理,犹如云龙飘浮。如图所示: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此云龙,见首不见尾,两眼炯炯有神。“老子”所踪之谜(原创)
云为何物?云为清气,天地初开时,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气,吸则成线,呼则散开,团云絮状,落石为线。线乃石之纹理。云无形,云又有形,云变幻无常,可为经常,可为常态,犹如人类常人,天下人皆识。“云龙”却无常态,善变化,变幻莫测,犹如人类精英。自古黄袍加身,贵为天子的皇帝,为真命天子,故可称“金龙”;云龙”为人中之“龙”,此龙乃贤达之人。老子虽官不至大贵,但贵为世中人杰,留得普世真传的“道德经”,其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望尘莫及,故称老子犹“云龙”也。我更愿相信老子就是“云龙”。联想到此,思潮起伏。脑海中不断地被“老子犹龙”而萦绕,我快速的用餐巾纸记录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东西,生怕漏掉了当时所听、当时所想、当时所悟的感性认识。
     “老子飞升在凤台”,会不会与这方奇石有关联?从临洮到西安,路途遥远,我却无半点倦意,一直观赏琢磨着石中团云,直到一周会议结束,回到家将石洗净,再细细观看时,接二连三的发现,令我疑惑全解,如醉如痴。

     在石中,先是发现白色的纹理中,云龙的眼、鼻、口十分清晰。一周后,突然发现石中有一老者,身着黄色道袍。是老子!我惊呼起来。束发白须的老子,手持拂尘,侧身高坐顶端,飘渺其间,神态安祥。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石中“老子”像
     临洮,是传说中老子的飞升地,此石又是临洮奇石,这真是偶然中蕴藏着必然,灵异中渗透着奇妙。当石友来家赏石时,也说像“老子”,于是,我更加喜爱。当日便找到木雕师傅,请求停下所有的活,先为这方奇石配个底座,底座配好后,我将石置于几案,每日清晨,必先抚摸玩赏一番。大约过了半月有余,我又发现了石的左侧一端,又似一人,官吏扮像,这是不是关令尹喜啊?我自问自答。当年,正是关令尹喜的恳求,老子才口述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出关,关尹也不知所终。这一联想,着实使我愈发激动不已,倍加珍爱此石。又玩了一个时期,我自问老子出关时,“青牛”去哪了?再仔细观赏此石,发现石中间的裂隙处,分叉为两瓣,恰如牛后腿叉股,而石的背后有一个由粗变细的白色纹理,极似尾骨风化而成。难道这方青石是青牛变的吗?此方石正是青色。试想老子飞升前,一定要安排青牛的去处。关尹也要跟随走,函谷关谁守,莫非老子喝令青牛镇守关口时,青牛为抱主恩,化一为二,将头镇守东山,两股分叉,石裂为函,化为青石,仍让“老子、关尹”,或立或坐依附之上,魂魄相依,不离不弃。众人细看此石,牛股在下,函谷在中,“老子、关尹”在上,此乃天意,并非杜撰。这石中意境,不正是要说明函谷一关的后续故事吗?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正面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上部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背面“风化的牛尾骨”
这是石吗?简直是精灵。此时的我一下子心扉顿然,这不正是石意所示吗?石通人性,石中意境,难道真是函谷关——临洮之谜的真实再现吗?
      临洮,古称狄道。狄道东山之凤台,是老子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老子“所终”,在临洮能找到很多旁证,临洮县城东一里的岳麓山,至今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峰塔等传说与老子有关的遗迹。(注:摘录陇本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资料)。当把这些听到的、看到的和资料的论证,联系一起时,更加坚信了我对这方奇石的赏析。
       众所周知,老子出函谷关,至今不知所终,一直是难解之谜。临洮奇石中下部分一分为二,此裂隙似沟壑,凹凸不平,羊肠小道曲里拐弯的地方,色呈黑色,深险如函,极似函谷关。两侧均为青底白纹,正面顶部一团云,初看白云乱絮,仿佛时聚时散,实则内藏玄机。云团中龙须飞扬,云头上赫然显现侧身高坐的“老子”,身着淡黄道袍,束发白须,手持拂尘,神态安祥。石左侧另有一人头像,官吏扮像,正是“尹喜”,又名关尹。有史记载: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见老子骑青牛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此间,老子乃著书五千言,尹喜拜读大喜,乃弃绝人事,随老子遂去,不知所终。“关尹”头戴官帽,侧立“老子”左侧,人物头像清晰,足以可见“关尹”随“老子”去了,不再是传言,而是事实。石中的“关尹”,眼、鼻、嘴、头像是如此的清晰明了,无可置疑。有了这一发现,我便时常地看看“老子”、看看“关尹”,久久端祥、凝视时常常有一种错觉:“老子”,时而化云为龙,时而侧坐云端。常态中的“老子”手持拂尘,高坐云端,沐浴清风;非常态中的“老子”,则又化云为龙,游戏石间。侧立一旁的“尹喜”,官吏扮像,不失威严,侧面观时,丹凤大眼,炯炯有神地守护着“老子”;正面观看时,双目垂敛、长须飘逸,享受着逍遥天外的道法自然。 元旦期间,又有石友来访,我将此处指于大家看,众人惊愕,赞不绝口。也许正是喜爱的缘由,我在看似乱无章法的线条中,又发现了石中赫然显现出的几个文字,仿佛白色纹理会因云浮而动,时而成此字、时而成彼字,让人在识辩中甚感几分诡异。此间,外地石友来访,有说是“文人”、有说是“女人”、有说是“石人”,虽是各说其意,各有所解,然而,石中笔意飘逸洒脱,粗细相衬的纹理,极富动感的确信无疑是文字。文字意于何指?尚待后解。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石”字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女”字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文”字
纵观此石,疑团如拨云见日,层层清晰明了,石中不仅交待了函谷关的后续之事,也破解了至今令世人不知老子所终、尹喜所去之谜。整个石中的图案“人物、文字、团云,青牛、裂隙如函”,如此等等,无不令人惊叹石中之奇异、石中之奇巧、石中之奇妙、石中之奇书、奇人、奇迹。
    此石乃天留作证,彰显着老子的虚怀深藏,大智若愚。老子留下的五千言,令天地感叹、鬼神折服、人类仰慕。世人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无法彻底地了解,天书冠以的“文字”究竟何意?品石无尽意,尚待再分解。正如此石灵性所示,答案就在石中,唯此解方通石中文字之意。这难道不正是“石可石,非常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兴奋之后,我慢慢地平复心情,反复端祥着这方奇石,细细琢磨着,正如下述:
翻遍史记细查看,李耳书载无卒年。
奇石早于人类先,一幅图案道根缘。
此非故事虚构想,其中石意记得全。
当年留下五千言,不知去向起疑团。
                众言飞升在凤台,临洮河石作奇传。
石中函谷直通天,团云聚散见龙眼。
关尹浮现立一边,老子侧坐在顶端。
留下五千经不够,再书文字任人猜。
喝令青牛镇东山,一年四季保平安。
闲时飞临蓬莱居,驾云行走天地间。
此解石意方诠释,从此尘世无谜团。

    人因石缘得奇石,石因解读破谜团。此方“老子所踪“的奇石,从始到终,充满了奇妙。从得石、相石、读石、赏石、品石、赞石、悟石、步步收获惊喜,时时令人陶醉。此缘有因,细听分解:
    其一:此石现身十分诡奇。原事先预订的旅游车,本不可能发生中途加油的事情,当日行程也无停车安排,可偏巧汽车行驶在临洮地界时,却必须加油,所以,才得以发现和获得此石。仿佛这方奇石,遗落路边,等待人接,此非天意,更待何解?
     其二:甘肃之行,得此石,偏又是跟随世界李氏寻根团叩拜老子,在老子“所终”之地显现。老子,名李耳。乃李氏之本祖,是李氏家族万代供奉的先祖、是华夏子孙敬仰的圣贤。我不姓李,因结识李姓石友李正夫妇,与李正夫妇因玩石相识,虽常常在赏石中,各执己见,而争论不休,但彼此间又都可得其启迪,因爱好相同而相识、相知、相敬。前些年石友李正,出任为世界李氏族谱总编纂,邀请我帮忙,于是,从首届到第七届李氏文化论坛活动,我都参与其中,只做力所能及之事。也许正是老子的英灵在冥冥此中,对一个外姓之人,能为李氏文化传播,付出劳动的一种无声的回报,也许是上天眷顾我这个石痴,相信我能将此石传承下去,而在冥冥之中给了一种托付,所以有缘收获此石,不然,该当何解?是石缘?是天意?还是老子之意?一切皆有可能。石性通灵,没准老子人在石上坐,魂在云中游,此地此刻正在注视着人间发生的这一切的奇巧之事呢。不信,观者可细看此石,光润无比,“老子”的形象也愈发显得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其三:当我的人生之路发生变化时,全神贯注静心研读了三遍“道德经”。第一遍,心燥到静,第二遍,心静到思,第三遍,由思而默做,再读就不做而悟了。我将研读“道德经”的体会,用于解读每一方奇石时,每每都有收获,因此,一旦发现酷似“老子”形象的奇石,我都会有一种由里及外的崇敬心情,感受着石中“老子”的那份淡泊和宁静。在得此方奇石之前,我还有一方奇石,题名为“又见老子隐石中”。如此与“老子”形象的奇石有缘,是因为一直想找到老子,究竟去哪了?为什么去了?史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衰之,乃遂去。“我不相信这个说词,老子是智慧之人,难道真会因一国之衰而遂去吗?史书虽有载,但并非准确无误。也正因为有这种记述,才会让尘世中的俗人,以为老子消极。在我看来:老子是大彻大悟,道成乃去。道成乃去,是知事道而功成,方归隐。归隐,非退隐。归隐,有回归之意。回归又有本来、自然之意。退隐是躲避、是逃避。归隐对老子来说,是初始心知的事,老子出生奇异,出走离奇,道成乃去,方才圆满。只是不得已,口述留下的“道德经”破了一次天机,这是因为来世做过一次人之缘由。人乃有血有肉之躯,自然要按人之道而行事,故留下“道德经”。只是“道、德”一经,蕴藏天机,留下文字,有天机泄露之嫌。也许为了弥补人们的误读,此方奇石中,又有文字留下,只是不知可否能解“道、德”经的奥秘。在当今,能解得,在于悟得,悟才能得。能悟者,得天机,只做莫言。未悟者,误时机,光说不做。关尹悟了,也做了,整理口述而留下至今人们能看到的“道德经”。事何时可做,老子知,何时不可做,老子又知;如何做,老子更知。无为而治,是做,不是不做,不懂此理者,言老子无为是消极,不是可笑,便是可怜。正所谓:解密天机,方是有道有德之人。当下能解“道德经”的,谁是高人?尘世静待。
     其四:“老子犹龙”,并非空穴来风。孔子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乎”。孔子的赞叹,不仅凸显了老子学问玄妙而高深,更是佩服老子的“虚诞飘忽隐自如,一缕清烟似云龙”,见首不见尾的玄妙。石中初看时,团云似龙,飘忽中隐匿着玄妙,当层层分解时,对“老子犹龙”更多了由衷的叹服。   
    其五:石中解秘了“不知所终”之谜。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关尹和老子均不知去向。此石可作一解,石中“老子”手持拂尘、侧坐云端。“关尹”头戴官帽,眼、鼻、嘴、胡须毕现,神态威严中不失洒脱。侧立时,丹凤眼炯炯有神,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老子”。正面时,双目垂敛,长须飘逸在胸,享受着天外的道法自然之乐。“关尹”头像清晰,可见随“老子”去了,不再是传言,石为佐证,无可置疑。
其六:奇巧处总有奇巧事。老子骑青牛,是老子特有的标志性特征。那么青牛去了哪?老子飞升前,一定有所安排。试想:道成而飞升的老子,一定是手持拂尘,喝令青牛镇东山,一年四季保平安。东山,位于临洮以东。此方临洮奇石,裂隙恰似牛腿双股,又有阴阳分割线之意,石背面别无图案,只有一条极似风化的牛尾白骨的纹理,由粗变细,十分形象。更有意思的是,此石底色呈青,又有似牛股的分叉线,青牛化为青石,毫无半点牵强附会之意,实为石证。
其七:石留文字有奇缘,字意尚待女人解。石中裂隙两侧均有文字显现,可读作“女人、文人、石人”。文字出现石中,绝非偶然,石中文字,与图案相生相依,千年等待女人解。仿佛寓意是:能解石中文字的,唯有“女性”。女人可解也。此女性,或为文人,或酷爱石者,或称石人的,就是要有缘之人。而有缘之人,一定是解开疑团之人。世上女人为文人的不少,女人爱石痴石的也不少,为何无人得此石,仍是一谜?为何别人得不到,却唯有我得之。2014年6月的一天,我恍然大悟。别人得不到,仍是缘分未到。而我是有缘有分之人,得之乃天有情石有意。再听分解:作为女性的我,自幼爱好文学,虽不才尚可作文,痴石如命,可谓石人。当下的世人中女人、文人、石人都可以与我相比,唯有一点无人可比。作为一名外姓之人,七年中直至现在,力排众议,仍无偿地坚持为李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做力所能及的事,当今的女性中,无人可与我比。我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做出正确的决定,有缘有分才能得此石。石非我莫属,能解此石中之意的,非我能解。世人不可得石,是因嫌其裂隙而不可得; 世人虽可解石意,终不可诠释的有理有据。这正是人无私心石善报,人敬圣贤石回报。
其八:石比人寿,寿与天齐。人活不过奇石,但寿与天齐的人可活在石中。现在许多人物奇石,虽不能完全的将人物克隆下来,但其形神的石象意趣,尽在似与不似之中,惟妙惟肖。在世的人,和故去的人,必定是不会完全相像的,能达到神似、酷似、相似的,就是非常奇异了。临洮奇石中,有“老子”、“关尹”、“函谷关口”和石呈青色的“青牛及风化尾骨”,奇巧裂隙话当年,层层分解有答案。正是:
临洮石图解谜团,再现情景话当年。
老子飞升在凤台,紫云化龙坐顶端。
手持拂尘气定闲,喝令青牛镇东山。
一尾白骨甩后面,清晰明示作证见。
尹喜弃官伴师远,至今仍余函谷关。
世人若见不体会,此生无缘见圣贤。 “老子”所踪之谜(原创)“老子”所踪之谜(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智/阴险 发表于 2018-3-22 23:10
这个人观奇石如痴如醉了

是的,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梅 发表于 2018-3-28 14:46
我要慢慢消化了

谢谢版主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砖让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观奇石如痴如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8 1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慢慢消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底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趣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4-5-2 07:56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