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65.盆花为什么叶子容易发黄?
盆栽花卉由于受到花盆容积的限制,根部不能自由向下和向四周伸展,因而根系发育受到阻碍,如果管理不善,浇水、施肥不当,就会比露地花卉容易出现黄叶。现将其发病原因及补救措施分述如下:
(1)浇水过多,盆土长期过湿,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叶片变黄脱落。受害后先是嫩叶变成淡黄色,继而老叶也渐渐发黄,应立即控制浇水,暂停施肥,并经常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
(2)干旱脱水。养花漏浇水或长期浇半腰水(即上湿下干),影响养分吸收,也易引起叶色暗淡无光泽,叶片萎蔫下垂。先是下部老叶老化,并逐渐由下向上枯黄脱落。此时需少量浇水并喷水,使其逐渐复原后再转入正常浇水,
(3)长久脱肥。长期没有施氨肥或未换盆换土,土中氮素等营养元素缺乏,导致枝叶瘦弱,叶薄而黄。需及时倒盆,换入新的疏松肥沃的培养土逐渐增施稀薄腐熟液肥或复合花肥。
(4)施肥过量。施肥过多就会出现新叶肥厚,且多凹凸不平,老叶干尖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浇水量,使肥料从盆底排水孔流出,或立即倒盆,用水冲洗土坨后再重新栽入盆内。
(5)炎热高温。夏季若将性喜凉爽的花卉(如仙客来、倒挂金钟、四季海棠)放在高温处让强光直晒,极易引起幼叶叶尖和叶缘枯焦,或叶黄脱落。需及时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
(6)蔽荫过度。若将喜阳光的花卉长期放在蔽荫处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就会导致枝叶徒长,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很少开花。需注意将花盆移至向阳处。
(7)水土偏碱。北方多数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盐碱较多,栽植喜酸性土花卉,如杜鹃、山茶、含笑、栀子花、兰花、白兰、桂花等,由于土中缺乏可被其吸收的可溶性铁等元素,叶片就会逐渐变黄。栽植时要选用酸性土,生长期间经常浇矾肥水。
(8)密不通风。若施氮肥过多,枝叶长得进于茂盛,加上长期未修剪,致使内膛枝叶光线不足,容易引起叶片发黄脱落。应合理施肥并加强修剪,使之通风透光。
(9)空气干燥。室内空气过分干燥时,一些喜湿润环境的花卉,如吊兰、兰花等往往会出现叶尖干枯或叶缘焦枯等现象。应注意采取喷水、套塑料薄膜罩等法增加空气湿度,
(10)温度不当。冬季室温过低,对于性喜高温花卉常易受到寒害,因而导致叶片发黄,严重时枯黄而死。若室温过高,植株蒸腾作用过盛,根部水分养分供不应求,也会使叶片变黄。应请注意及时调整室温。
(11)土壤偏酸。南方红壤土偏酸,镁元素等易流失,栽种耐碱或喜微缄性土的花木,如夹竹桃、黄杨、迎春等,常易出现老叶叶脉间失绿发黄现象。可施钙镁磷肥或喷洒硫酸镁溶液。
(12)病虫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叶斑病,易使叶片局部坏死,出现黄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整叶枯黄脱落,受到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上出现黄绿相嵌的斑驳;遭受介壳虫、红蜘蛛等为害,叶片也会变成局部黄枯,甚至整叶萎黄脱落。均应及时喷药防治。
(13)强性刺激。防治病虫害时使用农药浓度过大,或者受到大气中有毒气体污染,或者气温高时骤然浇灌冷水等,均易引起叶尖或叶面局部发黄焦枯,甚至全株枯死。因此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设法排除空气污染源。盛夏避免在中午前后用冷水浇花。最后还应提到的是,盆花黄叶有时是一种原因引起的,但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应作出正确诊断,方能对症下药。
66.为什么有些花卉需要经常转盆?
所谓转盆,就是在花卉生长期间经常变换花盆的方向。由于二些花卉植物具有向光性,如果不经常通过转盆调整光照,就会出现偏冠等不良形状,影响观赏价值。花卉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呢?这是由于其体内生长素作用的结果。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茎端、芽及根尖端等的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以及幼叶等处,因而表现为嫩叶、嫩枝向光性强,老叶、老枝向光性弱或没有。实验表明,光线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花卉的向光性与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例如有人用天竺葵作过实验,经测定茎向光的一侧生长素为35%,背光的一侧为65%。生长素多的一侧细胞生长快,少的一侧细胞生长慢,结果茎便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阳的一侧弯曲,使植株表现出向光性。正是因为如此,如果长期不转盆,任其自然生长,植株就会长偏。一些花友培养的君子兰等花卉,有时叶片长得七扭八歪,其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从幼苗开始就经常转盆造成的。为使花卉保持匀称的株形,需要注意经常定期变换盆花摆放的方向,尤其是在花卉生长旺盛期应每隔7天左右将花盆转动一次方向。每次转盆时最好把花盆原地旋转180°,这样就可以使叶片分布均匀,花头端正,植株直立不歪斜。天竺葵、君子兰、朱顶红、瓜叶菊、樱草、文竹、非洲菊、倒挂金钟、玻璃翠、金莲花等花卉向光性都较明显。
67.怎样让花卉承受人意开放?
根据花卉植物生长发育达到一定生理状态后,遇到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才能开花这一原理,通过人为地改变或创造某些环境条件以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措施,使花卉按照人们的意愿提前或延期开放。花期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控制光照、改变温度、应用生长调节物质、控制水肥、改变播种期以及修剪等,现分述如下。
(1)控制光照。各类花卉花芽分化需要的日照不同。按照花芽分化对日照的要求可分为短日照花卉(如菊花、一品红、叶子花、蟹爪兰等)、长日照花卉(如紫罗兰、翠菊、唐菖蒲等)和中日照花卉(月季、扶桑、香石竹等)。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采用遮光和补光等措施,使光照缩短或延长,就能使需要不同光照时间的花卉在它们不开花的季节里开放。例如短日照花卉,在长日照季节里采用遮光处理,使之有个较长的暗期,以满足花卉分化和花蕾形成过程中对光照的需要,就能促使它们提前开花。一般短日照花卉从7月下旬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每天给予9-10小时光照,连续约45-65天左右,国庆节前后即可开花。反之,在短日照季节采用延长光照的办法,即可使短日照花卉延迟开花,而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例如唐菖蒲等,冬季栽培时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以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即可提前开放。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可以不用一般补光办法,只要每天在半夜前后(以午夜效果最佳),用高强度的萤光灯照射花卉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使其提前开花。此法也适用延迟短日照花卉开花。短日照花卉只需在半夜给予不超过半小时的低毒的光照即可达到目的。
(2)改变温度。大多数中日照花卉,对光照时间长短不敏,只要能满足它们开花时的温度,就能提前开花。北方地区如想让梅花、碧桃、腊梅、迎春等,在元旦、春节期间开放,可在预定开花前约20-25天,将秋末移入冷室内越冬的植株放在18℃-24℃的室内,给予适宜的水肥,待花蕾膨大现色时再移到8℃-15℃环境中,即可届时开放。也可用人工降温的方法抑制花蕾形成,推迟开花时间,越冬休眠的花卉在早春气温上升之前,趁其还处在休眠状态时将其移入冷室内(室温一以1℃-3℃为宜)。室内设有弱光,每天照射3-4个小时,并注意适当喷雾和适量浇水,以保持盆土略湿润。一般可存放到需要开花的日期前约20天左右,再取出,便可如期开花。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卉有促使和抑制两方面作用。例如山茶在夏季进行花芽分化时用500PPM-1000PPM的赤霉素点涂花蕾,每周2次,约半个月后就能加速花蕾生长,以后每周点涂1次,伴以合理水肥,即可提前到10-11月开花。适合促成开花的山茶品种有小桃红、东方亮等。又如许多草花,花蕾膨大尚未透色时喷洒100PPM-200PPM萘乙酸、吲哚丁酸等,均有提前开花的明显效果。再如村鹃开花前1-2个月,用1000PPM比久溶液喷布花蕾,则可延迟10天左右开花。
(4)改变栽培方法。利用干旱处理、分期播种、加强修剪等措施控制花期,对某些花卉很有效果。例如对白兰、丁香、紫荆等,利用干旱处理可促使它们提前开花。又如许多草花,如一串红、彩叶草、翠菊、凤仙花等,利用分期播种法,即可在较长季节里陆续开花。而唐菖蒲采用分期栽培法,伴以适宜的光照和温度,可以基本上做到四季有花可赏。再如对于一年中多次开花的月季、茉莉等花木金鱼草、矮牵牛、香石竹、荷兰菊、一串红等草花,通过花后修剪或及时摘心,即可多次开花或延长开花时间。
68.香花为何有益于人体健康?
花,以情立意,以形传神。宜人的花香,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例如红、橙、黄等色的花给人以热烈、辉煌、兴奋和温暖的感觉;青、绿、蓝、白色的花,使人感到清爽、娴雅和宁静;红色的鲜花可以病人的食欲;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病人有镇静作用;赭赤色的花朵对低血压患者有益;绿色的花叶,具有保护眼睛的功效。许多花卉含的芳香油,所挥发的香味对人体健康有益。据研究,花卉芳香油分子十分活跃,当它与人的鼻粘膜上的嗅觉细胞接触后,刺激了嗅神经,人而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各种芳香油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如香叶天竺葵油有镇静作用,可以改善睡眠,治疗神经衰弱症。常闻菊花可治疗头痛病;常闻茉莉花可减轻暑热头痛的症状;丁香花对牙痛病人有安静止痛的作用;薰衣草的香味对治疗神经性心跳、胀气、腹痛等症有效。多数香花能释放出抗菌、灭菌的物质,可以预防和防治疾病。玫瑰精油和茉莉精油中多种化学物质的杀菌能力很强。实践证明,多闻香花可以预防流感。桂花的香气能抗菌消炎、止咳、平喘,对治疗支气管炎有益。香花治病,我国古已有之。古代用花卉所制薰香,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杀灭作用。三国时的名医华陀用绸布制成香囊,即用丁香、檀香为原料制作的,随身携带或悬挂居室,用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民间多用菊花、金银填制香枕,具有祛头风、降血压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