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耿老
收起左侧

[杂谈] 挑战传统理论,才能有所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微笑人生 发表于 2017-9-6 17:05
我的也是,连玉树都阵亡了

谢谢更老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好好消化一下,关于插接你可以讲得再仔细一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导管还是筛管,初生还是次生,创新还是挑战,总要有一部分维管束连通,嫁接才能成功。有兴趣可以仔细研究一下https://baike.so.com/doc/1637266-1730728.html这里。看懂了会发现很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耿老 于 2017-9-7 10:41 编辑

这是文档复制粘帖实验,可惜图片不能复制!
挑战传统理论,才能有所创新
就动植物的传统理论,米丘林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等,受到现代科学实践及考古发现的挑战, 尤其随着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传统理论的有些说法至少存在缺陷或不完整性,必须用新理论新概念代替。
下面就拿植物构造理论来讲,普遍认为植物中间部位是植物根部吸收水份和营养,上传到枝叶供其生长,而叶子的光合作用制造营养通过植物皮层向下传送,从而使植株长高长粗。一般植物嫁接就按这个说法进行,要求接穗与砧木至少一边皮层对齐,嫁接才容易成功。剥环高压理论也是说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送到剥环处,不能再下送,营养积累在剥环处,促使植株剥环处或剥环上方生根,达到剥环高压繁植目的。这样就想说明理论与实践统一了。
    植物嫩枝嫁接方法,采用在砧木中间插接接穗方法,没有接穗皮层对砧木皮层接触,尤其蔬菜、瓜果采用插接法,快捷、方便、成活率高。下图为长寿花插接在玉树叶上,使不容易开花的玉树叶,当年就可以开出长寿花。
三角梅嫩枝插接
三角梅嫩枝插接保湿
    有的植物嫁接采用芽接法,接穗芽接在砧木皮层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嫁接方法,甚至可能发生接穗芽变,产生新的品种。
    用一定正确方法进行远縁嫁接也已成功实现,并创造出新的品种,改变了过去嫁接不会发生基因转变的说法。
   宁夏王成玉夫妇用蔬菜朝天辣椒苗嫁接到枸杞子树上(嫩枝嫁接),长出来的辣椒大多头部都下垂了,辣椒颜色更光亮,味道又香又甜又辣,辣椒长得更长了!这也证明嫁接发生了基因转移,枸杞子的基因转移到辣椒中去了,创造出新品种---枸杞辣椒!
要合理解释以上各种嫁接成功案例,应该用全息胚原理来解释就完整了。全息胚原理就是每个枝条,每个叶片,每个枝条一小部分,每个叶片一小部分,甚至每一个植株细胞,都能反映包含植株的全部信息,我们可以用组织培养(组培)方法来验证。现在大家都已清楚,人们的每滴血,每根头发、口液、身体上任何一小部分等等,都能确定他的DNA信息。
   基因工程基因改造,就能创造出新的动植物品种,也就挑战了米丘林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学说。
  

点评

赞: 5.0
赞: 5
  发表于 2017-12-7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mlngx 发表于 2017-9-6 22:53
不管是导管还是筛管,初生还是次生,创新还是挑战,总要有一部分维管束连通,嫁接才能成功。有兴趣可以仔细 ...

嫩枝结构维管束交叉结构,所以砧木从嫩枝中间打孔,插入接穗,由于维管束的连通,能够解决营养传输功能,不必皮对皮接触结合,这样为嫩枝插接法成功嫁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枸杞和番茄同属茄科,染色体条数同属2n=24,两者都是浆果,进行杂交有一定的可行性,不是毫无根据的嫁接

点评

赞: 5.0
赞: 5
  发表于 2017-12-7 1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出真知  学习了。好想有三角梅插接的具体教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4-5-5 03:47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