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老笛在2003-12-4 18:03:0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小岩鸣在2003-12-4 0:18:32的发言:
呵呵~~我倒是很信服西亚基的论说~~~我做了5年多的多肉植物细胞分化和生理研究,西雅基的这些话让我深深佩服!正好是我们研究所要揭示的问题~......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日本人的一句话就把我们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揭示出来了~~呵呵~~~佩服!五体投地~~
岩鸣老弟,5年多你应该有足够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不知能否指点一二,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多肉植物.
[/quote]
指教不敢当,您客气了!
我也是说一些我们研究中看到的现象,具体它预示着什么我们一直不敢下结论,西雅基的论断反倒让我觉得和我们的结果有所吻合,但尚需进一步评价和探讨。
根据细胞化学的颜色结果显示:牡丹的地下根茎的维管素细胞来源于胚的胚轴,而不是来源于胚根;牡丹的维管素是分散的,而不像其他球类是一个主维管素,牡丹的维管素呈现交叉联合状态,是好多个单独的维管素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侧枝,但是往往侧枝间距有类似瓣膜的结构,也就是说牡丹如果被损伤了一根维管素,那么这根维管素或从根一直到生长点,都会出现坏死,同时如果是一种感染状态的的损伤,则可能使瓣膜作用丧失,从而出现大范围感染——组织液化——“流脓”,进而死亡,但往往瓣膜作用可以限制微生物扩散,同时组织液化也会有杀菌和冲洗效果,使植株不至于死亡。说了这些,实际上和西雅基提到的牡丹的根的特殊性是密切相关的。
另一方面,大球会出现根部萎缩,这个在激素研究中也有所发现,我们对组织培养中ABA水平、GAs水平、CTK水平都作了直接和间接的监测,发现它们之间的作用于其他多肉有一定区别,尤其是胚轴分化的根的激素水平,呈现一个独特的形态,并且出现CTK/GH杠杆倒置,所以我们开始怀疑这种根是否具有吸收养分的能力?因为它几乎不具有根吸收养分的一些基本形态和激素功能,光镜下显示只有分支根、主根近表皮维管素、尖端、毛细根区才有经典的分化细胞层以及根毛生成区,所以说牡丹的那个彭大的主根是由不同的区域组成的,它具有双重功能:从发育生物学角度考虑,彭大的根中间部分可能来源于胚轴,外周部分可能来源于胚根。这个在组织培养诱导脱分化形成的原始未分化细胞的形态上可以明显的见到分离。从机能学角度说:牡丹彭大根的中部维管素是用来储水的,外周的维管素是用来发挥根的作用的。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牡丹的移栽风干的时间必须要长,并且要尽量消毒无菌,比其他多肉要严格的多,这个可能也是和根部具有两种形态有关。
由于具体的数据和显微图像不是很好理解,所以我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我们从数据上得到的推论,请各位指正。[em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