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花小米
收起左侧

【多年生花卉】Ⅱ养护+图片(图片增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BR>秋海棠  <BR> </P>
<><BR> <BR>英名 Begonia<BR>别名 八月春<BR>科名 秋海棠科</P>
<>形态特征 <BR>秋海棠类为多年生草本或木本。茎绿色,节部膨大多汁。有的有根茎,有的有状块茎。叶互生,有圆形或两侧不等的斜心脏形,有的叶片形似象耳,色红或绿,或有白色斑纹,背面红色,有的叶片有突起。花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有白、粉、红等色。秋海棠类有400种以上,而园艺品种近千。分球根秋海棠、根茎秋海棠及须根秋海棠三大类。</P>
<>繁栽要点 <BR>繁殖方法因类型不同有别,有播种、扦插、分块茎、分根茎等方法。多喜阴湿,夏季忌高温,温度高于32摄氏度时生长不良,花前应施追肥,并逐渐增加水量,而花后应减少浇水。其中须根类的四季海棠,花后宜行修剪促再开花。</P>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 <BR>四季海棠原产南美巴西,1821年柏林植物园从巴西引进的植物的土壤中,发现了四季海棠的原种。1828年传入欧洲各地,1878年育种学家进行种间杂交取得成功,形成了现代四季秋海棠的特色。因此形成了四季海棠的多源杂种。秋海棠属除澳大利亚外,全世界从热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秋海棠类的传说与典帮。《采兰杂志》载:古进有一妇女怀念自已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人们爱秋海棠,秋海棠类的姿色的确赏心悦目。秋海棠既可盆栽室内观赏,也可在暖地栽开花坛或成片种植形成花繁叶茂的地被。有的观叶,有的观花,细赏之余,神韵无穷。&lt;/P&gt;<BR>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香雪球  <BR> </P>
<><BR> <BR>【别名】小白花</P>
<>【学名】Lobularia maritima (Alyssum maritima)</P>
<>【科属】十字花科香雪球属</P>
<>【生态习性】原产地中海沿岸。喜冷凉,忌炎热,要求昭光充足,稍耐阴,宜疏松土壤,忌  </P>
<>涝,较耐干旱瘠薄。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P>
<>【栽培管理】播种繁殖,发芽适温约22摄氏度,5~10天出苗。春播6月开花,秋播则翌年5月盛花。也可扦插繁殖。炎夏前进行重剪,放凉爽处越夏,则秋后开花更盛。适时施肥以及浸水,注意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 </P>
<>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紫罗兰  <BR> </P>
<><BR> <BR>学名:Matthiola incana <BR>别名:草桂花、四桃克、草紫罗兰<BR>科属:十字花科紫罗兰属<BR>生态习性:  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园林中常见栽培。喜冷凉、光照充足环境,也稍耐半阴。生长适温白天15-18℃,夜间约10℃。冬季能耐-5℃低温。要求疏松肥沃、湿润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P>
<>栽培管理: 秋季播种繁殖,发芽适温16-18℃,4天左右发芽。在冷床中越冬,翌年春定植露地,5月1日前后开花,一年生品种,在夏季凉爽地区四季都可播种,可周年供花。栽培不得不得过密,生长期间需注意施肥。若养护得当,4月中旬即可开花。花后剪除花枝,并追肥1-2次,到6-7月可第二次开花。 </P>
<>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 称:假龙头</P>
<>拉丁名:Physostegia virginiana</P>
<>别 名:随意草、囊萼花、棉铃花、伪龙头、芝麻花、虎尾花、一品香</P>
<>科:唇形科属:假龙头花属</P>
<>原产地:北美洲 </P>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草本,株高60~120厘米,茎四方形。叶对生,披针形,叶缘有细锯齿。夏至秋季开花,顶生,穗状花序,唇形花冠,花序自下端往上逐渐绽开,花期持久。花色有淡红、紫红或斑叶变种。</P>
<>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夏季干燥则生长不良。花期7~9月。成株丛生状,盛开的花穗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生性强健,地下匍匐茎易生幼苗,栽培1株后,常自行繁殖无数幼株。</P>
<>随意草叶秀花艳,适合大型盆栽或切花,栽培管理简易,宜布置花境、花坛背景或野趣园中丛植。</P>
<>繁殖:用分株或扦插法。春、秋季为分株适期,只要切取成株长出的幼株或地下根茎另植即可。亦可在秋季剪取健壮新芽,扦插于排水良好的砂床,待发根后再移植。 </P>
<>栽培重点:栽培土质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生育最佳。栽培处日光照射需良好,荫蔽处植株易徒长,开花不良。切花栽培株距30厘米,整地时预先混合腐熟堆肥作基肥,定植成活后摘心1次,促使多分枝。追肥以氮、磷、钾每月施用1次,磷、钾肥比例稍多,可促进开花。春至夏季为盛育期,栽培地宜保持足够的湿度,切勿任其干旱影响生育和开花。老株冬或早春整枝1次,3年生以上宜再更新栽培。盆栽宜使用大盆,每8寸盆植2~3株,盆土多有利根部伸展,1~2年后应强制分株换盆。高大的植株,易引起倒伏,切花栽培必要时设立支柱或采用尼龙网固定枝条。性喜温暖至高温,生育适温18~28℃。</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2/36235/b_B6E4CA6884FBA6BC.jpg"></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茉莉  <BR> </P>
<><BR> <BR>   紫茉莉五光十色,别名草茉莉、胭脂花等,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主根肥大块状,株高约 1米,主茎直立,侧枝散生,节部膨大。单叶对生,三角样卵形。花数朵顶生,萼片呈花瓣样,花冠漏斗形,边缘有波状浅裂,但不分瓣。花色有白、黄、红、粉、紫,并有条纹或斑点状复色,具茉莉香味更觉淡雅。坚果卵圆形,黑色,表面斑纹褶皱,外形像个小地雷,故孩子们又叫“地雷花”。种子白色,胚乳呈非常细的白粉样。花期7月至 10月。变种有矮生紫茉莉,株高约30厘米,种子瘦小,其中有一种玫瑰红色的品种,观赏价值很高。还有重瓣品种‘楼上楼’,是紫茉莉中的名品。 </P>
<>  紫茉莉原产南美热带地区,性喜温和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在江南地区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而成为宿根草花,来年春季续发长出新的植株。露地栽培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盆栽可用一般花卉培养土。花朵在傍晚至清晨开放,在强光下闭合,夏季能有疏荫则生长开花良好,酷暑烈日下往往有脱叶现象。能自播繁衍。 </P>
<>  紫茉莉以小坚果为播种繁殖材料,可于4月中下旬直播于露地,发芽适温15℃至20℃,七八天萌发。因属深根性花卉,不宜在露地苗床上播种后移栽。如有条件可事先播入内径10厘米的筒盆,成苗后脱盆定植。 </P>
<>  北方秋末可将地上部分剪掉挖起宿根,用潮土埋在花盆里放低温室越冬。来年春季露地继续栽培,成株快,开花也早。宿根植株的长势虽不如播种苗健旺,但它的块根却逐年膨大,连续3年即可长成直径 10厘米左右的褐色块头,苍皮叠皱,质地坚硬。春季,可把块根下部 1/3栽入浅盆,块根上部裸露,逐渐茎化适应外界环境。并因形授意,构成自然山石盆景。每年春天发出1个至2个新枝开花结实。种子中国提醒您:秋后剪去枝条,把块根原盆入室,保持盆土微潮收藏好。能连续培养数十年,块根越老越显得古朴苍劲,别具神韵。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BR> <BR>蔓锦葵 </P>
<>蔓锦葵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葵  <BR> </P>
<><BR> <BR>学名 Hibiscus grandiflorus<BR>科别   <BR>别名  草芙蓉、大花秋葵<BR>原产地  <BR>形态特征 由原产美国东部的芙蓉葵和同属种杂交改良而成。多年生草本。花径达20-30厘米,白、淡红、玫红至深红。花期夏、秋季。<BR>繁栽要点 耐寒、耐热、喜湿,耐盐碱。北方冬季堆土越冬或掘取在温室越冬。华中地区以宿根越冬。繁殖可播种或分株。<BR>用途 为极富欣赏效果的花境植物。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达葵  <BR> </P>
<><BR> <BR>    [学名]Sidalcea malviflora</P>
<>    [科屑]锦葵科西达葵属</P>
<>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耐寒性不强,喜向阳、温暖和排水良好的深厚土壤。</P>
<>    茎细长直立,高45~90cm。叶掌状深裂。疏散总状花。序单生或分枝。花瓣5、开展,桃红、玫红或紫堇色,花冠直径3.8--5cm。花期夏季。园艺品种多用分株法繁殖。用于花境种植。<BR>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BR>半边莲  <BR> </P>
<><BR> <BR>学名 Herba Lobellae Chinensis<BR>英名 Chinese Lobelia Herb<BR>别名 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蛇舌草。<BR>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BR>植物形态 多年生小草本,高约10cm,有乳汁。茎纤细,稍具2条纵棱,近基部匍匐,节着地生根。叶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0.7~2cm,宽3~7mm,全缘或疏生细齿 ;具短柄或近无柄。花单生叶腋,花梗长2~3cm;花萼筒喇叭形,先端5裂;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长8~10mm,均偏向一侧;雄蕊5,聚药,花丝基部分离;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圆锥形。种子多数,细小,椭圆形,褐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于水田边、沟旁、路边等湿处。产于华东、华南、西南、中南各地。<BR>采制 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BR>性状 <BR>化学成分 含山梗菜碱(lobeline)、山梗菜酮碱(lobelanine)、异山梗菜酮碱(isolobelanine)、山梗菜烷啶(lobelanidine)、皂甙、黄酮、氨基酸。<BR>性味 性平,味辛。<BR>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BR>岩牡丹  <BR> </P>
<><BR> <BR>岩牡丹(Ariocarpus retusus) <BR> <BR>原 产 地:墨西哥北部  <BR>形态特征:疣状突起呈莲座状,绿色或灰绿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观上看没有刺,事实上植株中部刚长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没有。疣突间有白色或淡黄色绵毛,花期夏季。同属植物还有:玉牡丹Ariocarpus retusus var. major、龙角牡丹Ariocarpus scapharostrus、花牡丹Ariocarpus furfuraceus、三角牡丹Ariocarpus trigonus等。<BR> <BR>生长特性: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质土壤),土层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质直根)。生长季节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积水。冬季要求冷凉并保持盆土干燥,较耐寒。自根植株生长很慢。 </P>
<>岩牡丹属植物长得慢, 如果是自根小苗,为成龄植株,那么要注意,水分千万不要完全断。有些人甚至播种后把盆子整个放入塑料袋种,一年之久!可见在温度够的条件下,这些小苗是很喜欢湿润的。如果让它们完全干透,根毛死去,那么恢复起来很困难。                                                   <BR> <BR>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5-7-18 17:28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