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花小米
收起左侧

【多年生花卉】Ⅱ养护+图片(图片增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鹤望兰  <BR> </P>
<><BR> <BR>  鹤望兰又名天堂鸟花,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霜雪。喜光植物,冬季城充足阳光,夏季强光时稍遮阴。土壤要求疏松、肥活,排水要好。冬季越冬温度为5℃。</P>
<>繁殖<BR>  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成熟种子应立即播种,发芽率高。播后15-20天发芽。实生苗栽培4-5年后开花。分株,早春换盆时,将根茎切开,每丛分株不少8-10枚叶。每隔3-4年后分株1次。</P>
<>栽培<BR>  地栽或盆栽必须排水好,土壤要肥沃。栽植不宜过深,以不见肉质根为准,否则影响新芽萌发。夏季生长期和秋冬开花期城充足水分,花后适当减少浇水。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因新叶多才会形成花枝多。花谢后,立即剪除花茎,冬季械清除断叶和枯叶。</P>
<>病虫害<BR>  栽培时,如通风不畅,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P>
<>应用<BR>  鹤望兰叶大姿美,花形奇物。盆栽鹤望兰适用于会议室、厅堂环境布置,具清新、高雅之感。南方地栽庭院,颇增开然景趣。其花茎为秋冬季节的高级切花。</P>
<>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R>卡特兰  <BR> </P>
<><BR> <BR>   卡特兰卡特兰,又名嘉德丽亚兰(学名Cattleya hybrida),因其花朵硕大,色泽艳丽,富有美感,品种众多,有的种还具有芳香气味,被誉为洋兰之王,卡特兰可能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洋兰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植物的茎于1818年被英国人用来作为捆扎材料,从巴西带到了英国。英国园艺学家威廉?卡特里(William Cattley )将这些枝条栽培了起来,并于1824年开花。这时,植物学家林德雷(D r.Lindley)看到了卡特兰的美丽花朵,认为是兰科植物的新种,于是用卡特里的名字命名了卡特兰所在的卡特兰属(Cattleya )。 </P>
<>    卡特兰属有60多个种。经过人们近200年的栽培育种,现在的园艺品种十分繁多,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兰科观赏植物。卡特兰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附生兰,周年常绿。植株具有1-3片革质厚叶,是贮存水分和养分的组织。花单朵或数朵,着生于假鳞茎顶端。花萼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包围雄蕊下方,中裂片伸展而显著。 </P>
<>    繁殖手段多用分株、组织培养或无菌播种。性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光照。因属附生兰,根部需保持良好的透气,通常用蕨根、苔藓、树皮块等盆栽。生长时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当施肥和通风。冬季夜间温度要保持在15℃-18℃左右,白天还要高一些。一年开花1- 2次,赏花期一般为3-4周。 </P>
<>    常见品种有:大花卡特兰、蕾丽卡特兰、橙黄卡特兰、两色卡特兰等和大量杂交优良品种。</P>
<><BR>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 <BR>血叶兰  <BR> </P>
<><BR> <BR>学       名 : Ludisia discolor</P>
<>中文名称 : 血叶兰 ,美国金线莲</P>
<>產       区 : 中国 ,东南亚 ,印度 ,马来西亚 ,印尼</P>
<>植株大小 : 10 ~ 15公分</P>
<>花       径 : 1.5 ~ 2公分</P>
<>花       期 : 春季 ~ 夏季</P>
<>花       寿 : 20 ~ 30天</P>
<>气       味 : 无</P>
<>日       照 : 弱光 ~ 中光</P>
<P>栽培难度 : 容易</P>
<P>血叶兰是兰科多年生植物,有特别的体态:具有粗状的圆柱形肉质茎,蔓生型,叶似倒卵,叶色暗紫,叶脉清晰,其叶面状似丝绒,形态秀美,且经久不败。血叶兰为总状花序,花序顶生,具有花序长,花朵多,花型小,花期长的特点。花梗与花均为白色,苞片呈红色。萼片花瓣化,较大。中间花瓣成为形状独特的唇瓣,呈弯曲状,前端伸展似两翼,另两瓣花与中萼片融合相连;花的雌雄蕊在花心合为一体成为蕊柱。蕊柱顶呈黄色,雄蕊位于蕊柱顶部,拥有药室;雌蕊在蕊柱里侧。就整体观之,白花当中一点黄,映衬在有色叶丛之中,颇为雅致,别具一格。血叶兰既可赏花,又可观叶。血叶兰的培育,传统用分株繁殖,作为盆花可粗放管理。</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蕾丽兰  <BR> </P>
<><BR> <BR>    蕾丽兰,属名Laelia来自罗马神话中一名服侍女灶神的女仆Laeli,中文名直译为"蕾丽兰"。蕾丽兰原产于南美,是嘉德丽雅兰(Cattleya sp.)的近缘兰属,花色较卡特兰艳丽许多,花色变化之多,是其它兰属植物难望其项背的。其花姿更是轻盈妍丽,如美人之远尘世般脱俗,娇艳而不落俗态。<BR>    雷丽兰的植株外观与卡特兰(Cattleya sp.)十分类似,皆属于复轴生长的单茎单叶着生性兰花,叶子为狭椭圆型。花梗抽自于成熟的假球茎顶端,花瓣及萼瓣狭长,唇瓣呈喇叭状,花朵可达十二公分上下。多花性,强健株可开二至八朵花,花期春季。<BR>在美、日等国家,蕾丽兰的栽培风气十分盛行。一般只要提供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栽培场所,搭配规律的浇水即可。栽培此种兰花需要施肥,可在新芽生长期使用氮、磷、钾三要素均衡的液态肥料。环境条件良好时,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可更帮助植株生长更顺利。<BR>    该属中的紫唇蕾丽兰(L.purpurata)由于花色艳丽,经常拿来与大轮花型的嘉德丽亚兰进行属间的人工交配,通常是希望能将紫唇雷丽兰艳丽的花色,遗传给子代。<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蝴蝶兰  <BR> </P>
<><BR> <BR>中 文 名:蝴蝶兰、蝶兰<BR>学  名:<BR>所属科目:兰科蝴蝶兰属<BR>拍摄时间:2003-11<BR>拍摄地点:广州花博园<BR>简要介绍:属名Phalaenopsis为希腊语Phalaina(蛾)与Opsis(模样)二语组合而成,因其花形似蝶,故名。由于花大、花期长,花色艳丽色泽丰富,花形美丽别致,如蝴蝶翩翩飞舞,深受人们喜爱,百赏不厌,被誉为是“洋兰皇后”。<BR>蝴蝶兰是单茎类植物,茎短,有肥厚多肉的叶片,绿色或带有红褐色斑块,花茎从靠近上部的叶腋间抽出,有花数朵至多朵,不同种有较大的差异。花色有白、黄、粉红、红、紫红及各种复色。杂交品种非常多,各种花色、花型都有。</P>
<><BR>蝴蝶兰是在1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七十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自然分布于阿隆姆、缅甸、印度洋各岛的、南洋群岛、菲律宾以至台湾。台东的武森永一带森林及绿岛所产的蝴蝶兰最著名。但由于森林砍伐与采集过度,资源明显减少。作为商品栽培的蝴蝶兰多是人工杂交选育品种。</P>
<>蝴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她虽属气生兰,但却没有假珠茎,仅基部有极短的茎。叶宽而厚,长椭圆形,可达50厘米以上。有的品种在叶上有美丽的淡银色斑驳,下面为紫色。花梗由叶腋中抽出,稍弯曲,长短不一,开花数朵至数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长椭圆形,唇瓣先端三裂,花色繁多,可开花一个月以上,国外多作切花,是洋兰中的高档品。<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蒜兰  <BR> </P>
<><BR> <BR>  独蒜兰应该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兰花了,整个独蒜兰属约有16个物种,在我国有分布的就占了15个,在我国从台湾到西藏都能找到独蒜兰属植物的踪迹。  </P>
<>    虽说独蒜兰的家乡在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但独蒜兰在欧美国家也十分受宠。大概是因为西方人最早发现独蒜兰是在尼泊尔,其花朵又多少有些像番红花,因而在英文中,独蒜兰被称为“尼泊尔番红花(Napalese crocuses)”;在英文中,它还有一种叫法,称为“窗台兰(window-sill orchids)”,这大概是因为独蒜兰栽培容易,常常被摆放在寻常百姓家的窗台上的缘故吧。另外,还有诸如“孔雀兰(Peacock Orchid)”等叫法。在西方,有不少种植独蒜兰的“发烧友”,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独蒜兰品种。英国著名的切儿西花展为优秀的独蒜兰品种颁过奖,最近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学者们还专门出版了一本独蒜兰的专著。可见,这种东方兰花,在西方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P>
<>    独蒜兰开花时,花朵的旁边会长出一片叶子,因而又被称为一叶兰,而独蒜兰的名称则来自于它形如蒜头的假鳞茎。独蒜兰属植物多为地生兰,一般生长在海拔900米以上的林子下面,株高10-25 厘米,其花朵很像卡特兰,色彩很丰富,品种也很多,是一种不错的小型盆栽花卉。值得一提的是,独蒜兰的假鳞茎,也就是它的“蒜头”还是一味药材,具有解毒的作用。<BR>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果兰  <BR> </P>
<><BR> <BR>属名 Vanilla. Mill. 香果兰属 <BR>描述 Vanilla. Mill. 香果兰属,兰科,约70种,分布于热带,其中西南香果兰V. annamica Gagnep. 与台湾香果兰V. griffithii Reichb. f.等2种产我国。本属植物中V. planifolia(Salisb. )Ames、V. pompona Schiede V. tahitense J. W. Moore 等3种的果实为著名香料哗呢拉的原料,主要栽培地为马达加斯加与墨西哥。陆生兰或腐生兰,攀援,常较高大;叶具折扇状脉,较大(自养种类)或完全退化(腐生种类);总状花序腋生,常较短;花大,常迅速凋萎;唇瓣基部与蕊柱下部合生成管状,高低不等,上部围抱蕊柱;蕊柱长,无蕊柱足;花粉稍粘合,粒粉质;种子具厚壳。 <BR>所属科 兰科 <BR>分布量 世界:70种;中国:2种 <BR>引种状况 非引种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裂瓣兰  <BR> </P>
<><BR> <BR>裂瓣兰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BR>白鹤芋  <BR> </P>
<><BR> <BR>白鹤芋又名白掌、苞叶芋、异柄白鹤芋、银苞芋。天南星科,苞叶芋(白鹤芋)属。原产美洲热带地区。</P>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叶基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有长尖,叶色浓绿。叶长20~30厘米,宽10厘米左右,叶柄长30厘米左右,叶脉明显。因卷曲成匙状的花苞白如雪莲,形同合掌,故称它为白掌;由于它洁白色的苞叶似绿水面上白舟扬帆,故在社会交往中有一帆风顺的祝福寓意,以勉励人生进取,事业发达。<BR>  白鹤芋与白色的花烛很相似,同样有白色的苞片,但叶子和花的佛焰苞有所不同。白鹤芋的佛焰苞不是向外翻而是向内翻转,卵形的苞片不象白色花烛那样明亮带革质。<BR>  同属的栽培杂交种有:香水白掌:其花具有淡淡的香味。绿巨人白掌:又称绿巨人,植株较白鹤芋高,叶片比白鹤芋大,平行分布的羽状侧脉更为明显,因而更显蓬勃生机,是新潮的室内盆栽植物。<BR>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切忌阳光直射,怕寒冷。忌粘重土壤,宜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BR>  栽培管理:白鹤芋较耐阴,只要有60%左右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可常年放在室内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培养。夏季可遮去60%~70%的阳光,忌强光直射,否则叶片就会变黄,严重时出现日灼病。北方冬季温室栽培可不遮光或少遮光。若长期光线太暗则不易开花。白鹤芋为喜高温种类,应在高温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14~16℃,白天应在25℃左右。长期低温,易引起叶片脱落或焦黄状。<BR>  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要避免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潮湿,否则易引起烂根和植株枯黄。夏季和干旱季节应经常用细眼喷雾器往叶面上喷水,并向植株周围地面上洒水,以保持空气湿润,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益。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新生叶片会变小发黄,严重时枯黄脱落。冬季要控制浇水,以盆土微湿为宜。<BR>  生长旺季每1~2周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或腐熟饼肥水,这样既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又利于不断开花。北方冬季温度低,应停止施肥。<BR>  盆栽用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加1/4左右河沙或珍珠岩均匀配成,另外加少量骨粉或饼末作基肥。盆土要求疏松、排水和透气性良好。一般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发前要换盆一次,换盆时去掉部分宿土,修整根系,添加新的培养土并栽植在大一号的盆中,以利根系发育,利于生长茁壮。<BR>  繁殖: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大量繁殖。<BR>  1、分株繁殖:由于白鹤芋易产生萌蘖,故多用此法繁殖。生长健壮的植株2年左右可以分株一次。早春新芽生出之前整株从盆中倒出,去掉宿土,在株丛基部将根茎切开。每一小丛最好能有3个以上的茎和芽,应尽量多带些根群,以利新株较快的抽生新叶和株形丰满。<BR>  2、播种繁殖:此法繁殖也不难。在温室中经人工授粉,可以得到种子。种子成熟后,随采收随播,播种温度应在25℃左右,温度低种子易腐烂。<BR>  病虫害:肥多、冻害,叶子易黄尖。此时应立即换土。  <BR> <BR></P>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果芋  <BR> </P>
<><BR> <BR>    【概况】合果芋又名箭叶芋,为天南星科合果芋属植物。合果芋株态优美,叶形多变,色彩清雅,它与绿萝、蔓绿绒誉为天南星科的代表性室内观叶植物。也是目前欧美十分流行的室内吊盆装饰材料。</P>
<>    合果芋由于繁殖容易,栽培简便,特别耐阴和装饰效果极佳,在世界各地应用十分广泛。目前,美国的艾格艾贸易公司、奥格尔斯比植物公司,以色列的本泽苗圃、亚格苗圃、阿格雷克斯科农业中心,荷兰的门·范文公司,德国的沃尔夫冈公司和澳大利亚的伯班克生物技术中心等企业,都采用组培技术繁殖合果芋。至今,合果芋在国际市场已成为较为热销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之一。</P>
<>    我国栽培合果芋在南方各省十分普遍,除作室内观叶盆栽以外,用于悬挂作吊盆观赏或设立支柱进行造型,更多用于室外半阴处作地被覆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常绿蔓性草本植物。</P>
<>    【形态特征与品种】合果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茎节具气生根,含乳汁。幼叶为单叶、箭形或戟形,老叶成5~9裂的掌状叶,初生叶淡绿色,成熟叶深绿色。佛焰苍浅绿色。常见品种有箭头合果芋(Albelineatum),幼叶箭形,掌状3裂,叶绿色,叶脉两侧呈银白色,成熟叶深绿色。白纹合果芋(Albo-virens),幼叶狭长箭形,淡绿色,向内趋于淡白色,叶缘宽绿色。粉蝶合果芋(PinkButterfly),叶盾形,淡绿色,中部淡粉色。银叶合果芋(SilverKnight),叶心形,叶面乳白色带浅黄,叶缘绿色,叶柄长。翠玉合果芋(Variegata),叶箭形,绿色,具不规则白色斑块,叶柄短。白蝶合果芋(WhiteButterfly),叶盾形,浅白色,叶缘具绿色条块和斑纹,叶柄长。</P>
<>    常见的同属观赏种有长耳合果芋(S.auritum),叶掌状,幼叶3裂,成熟叶5裂,中裂最大。叶厚,浓绿色,有光泽。铜叶合果芋(S.erythropHyllum),叶箭形,成熟叶3裂,叶面铜绿色,染有粉红或淡红色。大叶合果芋(S.macropHyllum),叶心形,较大,不分裂,淡绿色。绿金合果芋(S.xanthopHilum),叶箭形,狭窄,叶面淡黄绿色。绒叶合果芋(S.wendlandii),叶长箭形,深绿色,中脉两侧具银白色斑纹。</P>
<>    【生物学特性】合果芋原产中美、南美热带地区。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P>
<>    合果芋的生长适温为22~30℃,在15℃时生长较慢,10℃以下则茎叶停止生长。冬季温度在5℃以下叶片出现冻害。春季气温超过10℃时合果芋开始萌发新芽,随着温度的升高,茎叶速度逐步加快。</P>
<>    合果芋喜湿怕干。夏季生长旺盛期,需充分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以利于茎叶快速生长。每天增加叶面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叶片生长健壮、充实,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水分不足或遭受干旱,叶片粗糙变小。</P>
<>    合果芋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明亮的光照下,叶片较大,叶色变浅。在半阴条件下,叶片变小,叶色偏深。但长时间在低光度情况下,茎干和叶柄伸长,株形松散,叶片变小。合果芋生长的适度光照为1.5万~3.0万勒克斯,即夏季需遮荫70%~80%,冬季遮荫40%~50%。</P>
<P>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盆栽土以腐叶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同时,合果芋也非常适合无土栽培。</P>
<P>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和组培繁殖。</P>
<P>    扦插繁殖:5~10月气温在15℃以上均可扦插,插穗以切取茎先端部2~3节或茎中段2~3节均可,基部留着可继续萌发新枝。插床可用河沙、蛭石或苔藓,插后10~15天生根。有时,合果芋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茎节上往往已长出气生根,可剪下直接盆栽,放半阴处养护。有的蔓生长茎贴地而生,其茎节处不定根直接长入地下,只需挖取就可盆栽。</P>
<P>    组培繁殖:合果芋常用茎顶和侧芽用外植体。茎顶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5毫克/升和吲哚乙酸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45天后将不定芽转移到添加吲哚乙酸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诱异生根,约20~25天后成为完整的小植株。</P>
<P>    【栽培管理】盆栽合果芋常用10~15厘米盆,吊盆悬挂栽培可用15~18厘米盆。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促进植株生长繁茂、分枝多。室外栽培时,茎蔓不宜留太长,以免强风吹刮。夏季茎叶生长迅速,盆栽观赏需摘心整形。吊盆栽培,茎蔓下垂,如过长或过密也需疏剪整形,保持优美株态。成年植株在春季换盆时可重剪,以重新萌发更新。冬季室内养护,切忌盆土过湿,否则遇低温多湿,会引起根部腐烂死亡或叶片黄化脱落,影响观赏价值。</P>
<P>    【病虫害防治】常见叶斑病和灰霉病危害,可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平时,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预防。虫害有粉虱和蓟马危害茎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P>
<P>    【产后处理】合果芋生长快,栽培容易,观赏效果好,特别适合家庭阳台、居室养护,既可吊盆悬挂观赏,又可柱状造型点缀。是很好的室内装饰植物。也可供室外墙篱、台阶、池边等阴湿处装饰。大盆支柱式栽培可供宾馆、车站、空港和商厦大厅摆放,翠绿光润,素雅淡然,充分体现绿色植物清新舒适的感觉。合果芋在贮运过程中,如乙烯含量过高,会出现叶片向上偏转或停止生长。但贮运时间不长,一般不需喷洒硫代硫酸银溶液。</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5-7-18 17:29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