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花小米
收起左侧

【木本花卉】 养护+图片(图片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棉  <BR> </P>
<><BR> <BR>    [学名]Gossampinus malabarica<BR>    [别名]攀枝花、红棉、英雄树<BR>    [科属]木棉科木棉属<BR>   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 湾等省区,越南、缅甸、印度至大洋洲各 地均有分布。喜光,喜温暖,不耐寒;耐 干旱也稍耐湿,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 严,喜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抗污染。深根 性,抗风力强;萌芽力强;树皮厚,耐火 烧;生长迅速;寿命较长。 落叶大乔木,高约25--40m,树冠整 齐,树千粗大端直,树皮灰白色;大枝轮 生,水平开展,幼干及枝具圆锥形棘针。 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7.卵状长椭圆 形,全缘。花红色,径约12cm,生于枝 端,花萼厚,杯状,花期2~3月。 播种、分蘖和扦插法繁殖。种子不耐 贮藏,一般当年雨季播种。 主要虫害有木棉乔木虱、离斑棉红 蝽、红蜡蚧、双条合欢天牛、棉卷叶野暝 等。可用40%乐果1 000倍液防治。 木棉树势雄伟,树姿巍峨,红花似 火,绿荫如盖.最宜作园景树、庭荫树, 也可作行道树。点缀山峦、河谷、田野、 村庄无不适宜。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木槿  <br></P>
<><br><br>    [学名]Hibiscus syriacus<br>    [别名]朝开暮落花、篱障花<br>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br>    原产我国,遍及黄河以南各省。朝 鲜、印度、 叙利亚也 有分布。 温带及亚 热带树 种,喜 光,稍耐 阴。耐水 湿,也耐 干旱。宜 湿润肥沃 土壤。抗寒 性较强。 落叶灌 木或小乔木, 高3--4m,小 枝幼时被绒 毛,分枝多, 树冠卵形。 叶互生, 卵 形或菱状卵 形,先端钝, 常三裂。花 单生叶腋, 径5—8cm, 花色有紫、 粉、红、白 等,夏秋开花,每花开放约2日,朝开 暮落。 通常扦插繁殖,极易成活,单瓣者也 可播种繁殖,种子干藏后春播。栽培管理 较粗放。木槿生长强健,病虫害少,偶有 棉蚜发生,可喷40%乐果乳剂3 000倍液 防治。 木槿枝叶繁茂,花期长,花朵大而繁 密,有不同花色、花型的变种、品种,且 在夏、秋花少时开花,为园林中优良的观 花树种,宜丛植点缀于阶前、墙下、水 边、池畔。南方各省常用作花篱、绿篱。 同属植物约200种,见于栽培的还有 华木槿(H.slnosyriacus);木芙蓉(H. mutabilis);庐山芙蓉(H.para- mutabilis);美丽芙蓉(H.indicus)等。 木槿为韩国国花,国旗旗杆顶端使用 国花——木槿花加以装饰。  <br></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FF2E612F211E1B7F.jpg"><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3:28: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桑  <BR> </P>
<><BR> <BR>    [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BR>    [别名]朱槿、佛桑<BR>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BR>    扶桑产我国福建、广东、云南、台 湾、浙江南部和四川等省区,中南半岛也 有分布。 喜光,阴 处也可生 长,但甚 少开花。 喜温暖湿 润气候, 不耐寒。 气温在 30℃以上 开始繁茂, 在2--5~C低温时出现落叶。不择土壤,但 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开花硕大。水 分过多时叶易黄落。 落叶或常绿大灌木,高约6m,茎直 立,多分枝。叶互生,广卵形或狭卵形。 花大,单生叶腋,径10--17cm,有红、 粉、黄、白等色;单瓣者漏斗形,单体雄 蕊伸出花冠之外,重瓣者花形略似牡丹, 故有朱槿牡丹之名。花期长,以夏秋为 盛,有的品种常年有花,蒴果卵圆形。重 瓣品种多不结果。 春季扦插繁殖。20--40天生根。盆 栽用轻松肥沃的壤土,在生长季节每7天 施稀薄液肥一次。 病虫害有棉蚜、糠片盾蚧或煤污病 等,蚜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2 000倍液 或800~1 000倍乐果防治。煤污病由蚜虫 传播。对介壳虫可喷80%敌敌畏乳剂或 马拉硫磷l 000倍液防治。 扶桑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品种繁 多,四季开花不绝,是著名的观赏花木。 除盆栽观赏外.也常用于道路两侧、分车 带及庭园、水滨的绿化。高大的单瓣品 种,常植为绿篱或背景屏篱。 扶桑为马来西亚、苏丹、斐济国花。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  <BR> </P>
<><BR> <BR>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BR>    [别名]富贵花、木芍药、鼠姑、鹿韭<BR>    [科属]芍药科芍药属  <BR>    牡丹最早以药用植物出现,在我国至 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牡丹观赏栽培的 历史约有1 500年。然而,两千年以前牡 丹、芍药不分,皆称芍药,芍药的观赏栽 培历史极为久远,因而,牡丹实际的观赏 栽培历史很可能更早。 隋代(581--618年)牡丹观赏品种 形成。唐代(618--907年)牡丹的观赏 栽培日益繁盛,成为皇宫御苑的珍贵名 花。宋代(960-1279年)牡丹栽培中心 移到洛阳。养花、赏花成为民间风尚,天 王院栽有牡丹数十万本,每列开花时节形 成庞大的花会和花市。栽培渐趋普遍,已 知用嫁接法繁殖苗木和固定新变异,培育 新品种。元代(1271--1368年)牡丹发 展处于低潮,但仍极受人们珍爱。明代 (1368--1644年)牡丹栽培中心移至亳州 (安徽毫县),薛风翔撰(毫州牡丹史) (1617年)内容丰富,分类列举了271个 品种,记述了140多个品种的花色和形态 特征。并从种、栽、分、接、浇、养、 医、忌八个方面科学地总结了栽培经验。 同时,曹州(山东菏泽)牡丹也有了初步 发展。清代(1644--1911年)栽培中心 逐渐移到曹州.余9B年&lt;曹州牡丹谱) (1792年)记叙牡丹品种56个。赵世学 &lt;新编曹州牡丹谱) (1911年)记载曹州 牡丹品种240个。明清两代北京牡丹也逐 渐繁盛。当中原牡丹盛行栽培时,甘肃临 夏、临洮、兰州一带,牡丹栽培迅速发 展,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紫斑牡丹品 种群。 牡丹原产我国,宋代欧阳修&lt;洛阳牡 丹记)载:“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 州,南亦出越州。”清代汪灏《广群芳谱》 载:牡丹“生汉中、剑南。”“今丹、青、 越、滁、和州山中皆有。”指陕西、山东、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山中,当时 都有野生牡丹分布。 中国牡丹品种按栽培分布可划分为中 原牡丹品种群;甘肃牡丹品种群;西南牡 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 牡丹喜温凉高燥,忌炎热低湿环境。 较耐寒,可耐-30℃的低温。耐干燥,在 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处即能正常生 长。喜光,稍耐阴。宜疏松肥沃、排水良 好的壤土或砂壤上,忌粘重土壤和低湿处 栽植。 牡丹根系强大,肉质,粗而长,分枝 少,须根也少。株高1~3m,茎灰褐色, 当年生枝较光滑,黄褐色。叶大型,互 生,2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生枝顶,花 径10--30cm。野生种多为单瓣,经栽培 选育产生复瓣、重瓣乃至台阁花品种。花 色有黄、白、粉、红、紫、绿、雪青及复 色等变化。花期4—5月。箐荚果,外密 被黄褐色短柔毛,种子黑褐色,果熟 8月。 牡丹品种根据抹形、芽形、分枝、叶 形、花色、花期和花型等,可分为多种 类型: 1.按抹形分类有直立型、开张型和 半开张型。 2.按芽形分类有圆尖型、狭尖型、 鹰嘴型、露嘴型。 3.按分枝习性分类有单枝型、丛 枝型。 4.按叶形可分为大型圆叶、大型长 叶、中型叶、小型圆叶和小型长叶五类。 5.按花色分类有黄、白、红、粉、 紫,黑、蓝、绿和复色,还有浓淡深浅的 不同。实际上所谓黑色只是深紫色或黑紫 色;所谓蓝色只是雪青、淡粉紫;所谓黄 色只是淡黄色。 6.按花期分类有早花品种、中花品 种、晚花品种、秋冬花品种。 7.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4 级。根据野生原种可分为4系,即牡丹 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 根据花部基本构造分为单花类和台阁花 类;根据花部演进方式和顺序分为干层组 和楼子组;根据花部演进程度不同分为各 种花型。 牡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蓑殖,也可播 种、扦插和压条。 分株镶殖:选4--5年生植株.挖出 去土,晾l--2天,顺根系缝隙处分开。 每株可分2~5株。 嫁接繁殖:用于珍贵品种,以芍药根 为砧木,也可用牡丹根。选用根际萌发的 新技或一年生短枝作接穗。用劈接或嵌接 法嫁接,嫁接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 上旬。 播种繁殖:用于培育新品种和繁殖砧 木。种子采收后应立即播种。 扦插繁殖:多以牡丹根际萌生的枝条 为插穗,用300mg/L吲哚丁酸速蘸切口 后插于苗床。 牡丹栽植适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 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 1,浇水:牡丹虽耐旱,但在干旱季 节,仍需供应水分。春季要充分浇水:夏 季要注意雨后排水,勿使受涝;秋季适当 控制浇水。 2.施肥:牡丹喜肥.一年至少施用3 次。①“花肥”:春天结合浇“返青水” 施入.宜用速效肥。②“芽肥”:于花后 追施,补充开花的消耗和为花芽分化供应 充足养分,除氮肥外可增加磷钾肥。 ③“冬肥”:结合浇冻水进行,利于植株 安全越冬。 3.中耕除草:从春天起搔照“除小、 除净”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尤其七、八 月,天热雨多,杂草滋生迅速,更要勤 除,除净。 4.整形修剪:栽培2~3年后要进行 定枝,生长势旺发枝力强的品种,可留 3—5枝;生长势弱、发枝力差的品种, 只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观赏用植株, 应尽量去掉基部的萌生枝,以尽快形成美 观的株形;繁殖用的植株,则萌生枝可适 当多留。 5.摘芽:为使植株花繁叶茂,应进 行摘芽,一般5--6年生,可留3--5个花 芽。新栽的植抹,第二年不使开花,应去 除全部花蕾。 当牡丹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加以特 殊的栽培措施催(延)花期,可使牡丹在 元旦、春节、“十一”、“五一”、“七一” 等节日,应节而开。 牡丹常见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红斑 病、锈病,喷施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 代森锌500倍液。 常见虫害主要有:根瘤线虫,用 0.1%克线灵浸根30分钟;用呋喃丹 30e/m2或涕灭威40g/m2防治。蝼蛄、蛴 螬、地老虎,皆可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乳 油500--800倍液浇灌根部。 园林应用: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 香,花大色艳,统领群芳,在城市各种类 型的绿地中广泛应用。可在公园和风景区 中重要部位建立牡丹专类园,荟萃众多品 种,花开时节,姹紫嫣红,蔚为壮观。又 可在古典园林或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 豪华而又充满生机。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 孤植、丛植或片植,效果皆佳。牡丹是花 境的良好材料。用牡丹布置花带,给道路 镶上彩色的花边。盆栽观赏,应用灵活方 便,用催延花期的手段,可四季开放。既 适于举办室内展览,又适于在园林中重要 景点陈设。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br>小檗  <br></P>
<><br><br>    [学名]Berberis thunbergii<br>    [别名]日本小檗<br>    [科属]小檗科小檗属<br>    产日本,适应性强,喜光,也稍耐 阴。须栽于阳光充足处。喜温暖湿润环 境,也耐旱,耐 寒。对土壤要求 不严,但以肥沃 而排水良好的沙 质壤土生长 最好。 落叶灌木, 高约2.5m,多 分枝。小枝黄色 或紫红色,次年 变为紫褐色。叶 互生,菱状倒卵形或匙状矩圆形,全缘。 花序伞形或近簇生,有花2—5朵,花黄 色,径8-lOmm,花期4~5月。浆果椭 圆形,鲜红色,果期8~9月。 播种或扦插法繁殖。可秋播或层积至 翌年春描。扦插可在夏、秋进行,生根容 易。苗木移植在春秋均可。整形修剪宜在 春季萌芽前进行。 小檗分枝致密,姿态圆整,春开黄 花,秋结红果,深秋叶色变紫红,果实经 冬不落,是花、果、叶俱佳的观赏花木, 适广园林中孤植、丛植或栽作绿篱。 同属植物约500多种,常见栽培的 有:粉叶小檗(B.prulnosa);湖北小檗 (B.gagnepainii):蚝猪刺(B.ju- lianae)等。  <br></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68542132203.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68542132203.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
[此贴子已经被毛茛于2006-9-6 8:54:45编辑过]

layIJifG.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br>石榴  <br></P>
<><br><br>    [学名]Punica granatum<br>    [别名1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br>    [科属]石榴科石榴属<br>    原产亚洲中部,地巾海沿岸、印度及 美国加州等也有栽培。石榴传入我国,大 约在公儿前2世纪, 区甘2000多年的栽 培历史。石榴为亚热带及温带花果木。喜 阳光充足及温暖气候,叶芽萌动期要求温 度在1OC以上,生长期有效积温在 3000t2以上,冬季休眠期温度不得低于 -18C。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忭土、碱 性土上都能生长,但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 沙壤土或壤土为宜。耐干旱瘠薄,不 耐涝。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7m,树冠 多不整齐。幼枝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 状。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花 1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 红色,顶端5~7裂;花瓣倒卵形,稍高 出花萼裂片,通常红色;花期5月。浆果 近球形,红色或黄色,顶端有宿存花萼: 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 播种、分株、压条、嫁接及扦插繁殖 皆可。但以扦插繁殖应用最广,扦插时间 四季均可,北方多在春、秋季进行硬枝扦 插;长江流域之南,于梅雨季节还可行软 枝扦插。分株可在早春芽刚萌动时进行。 压条可于春、秋两季进行。分园林栽培、 果树栽培、盆栽和盆景等不同方式,应依 不同要求进行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主要 病虫害有早期落叶病、果干腐病、枝干煤 烟病和刺蛾、大袋蛾、豹纹木蠹蛾、桃蛀 螟等,需及时防治。 石榴初春新叶红嫩,入夏花繁似锦, 仲秋硕果高挂,深冬铁干虬枝,被誉为 “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宜在庭际、 阶前、墙隅、山坡及草地一隅种植;也适 合盆栽观赏或制作盆景。 石榴为利比亚国花。  <br></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5642D2297E715F89.jpg"></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845651467EA4C67D.jp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3:30: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茶  <br></P>
<><br><br>    [学名]Camellia japonica<br>    [别名]山茶花、耐冬<br>    [科属]山茶科山茶属<br>    山茶产我国山东、浙江、江西及四 川,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喜半阴,忌烈 日。喜温暖气候,适温18--25C,始花温 度为2C。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 的低温。耐暑热,但超过36℃生长受抑 制。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宜在年降水 量1 2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喜肥沃、疏 松的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 为佳。 山茶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为 春梢,于3~4月开始萌发,至5月停止 生长,形成顶芽;第2次为夏梢,7~9 月抽生。山茶花期长,多数品种为1~2 个月,单朵花期一般为7~15天。 山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 15m。小枝黄褐色。叶互生,卵圆形至椭 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单生或成对生于 叶腋或枝顶;花径5~6cm,有白、红、 淡红等色;花瓣5~7,花期3~4月。 世界山茶品种已逾15000个,我国约 有300余个。分为3大类、12个花型: l.单瓣类:花瓣1—2轮,5~7片, 基部连生,多呈筒状,结实。 (1)单瓣型:特征同上。 2.复瓣类:花瓣3~5轮,20片左右, 多者近50片。 (2)复瓣型:花瓣2~4轮,雄蕊多 趋于退化,偶有结实。 (3)五星型:花瓣2~3轮,花冠呈 五星形,雌蕊趋向退化。 (4)荷花型:花瓣3~4轮,花冠荷 花状,雌蕊退化或偶存。 (5)松球型:花瓣3~5轮,呈松球 状,雌、雄蕊均存在。 3.重瓣类: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 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 (6)托桂型:花瓣1轮,雄蕊小瓣聚 集花心,形成约3cm的小球。 (7)菊花型:花瓣3~4柁,少数雄 蕊小瓣聚集花心,径1~2cm,形成菊花 型花冠。 (G)芙蓉型:花瓣2~4轮,雄蕊集 中簇集于近花心雄蕊瓣中,或分散簇集于 若干组雄蕊瓣中,形成芙蓉型花冠。 (9)皇冠型:花瓣1~2轮,大量雄 蕊瓣聚集其L,并有数片雄蕊大瓣居中, 形成皇冠形花冠。 (10)绣球型:花瓣轮次不明显,花瓣 与雄蕊瓣外形无明显区别,少量雄蕊散生 于雄蕊瓣中,形成绣球型花冠。 (11)放射型:花瓣6~8轮,呈放射 状六角形,雌、雄蕊已不存在。 (12)蔷薇型:花瓣8-9轮,形若重 瓣蔷薇,雌、雄蕊已不存在。 用扦插、嫁接、压条、播种和组织培 养等法繁殖,通常以扦插、嫁接为主。扦 插以6-7月为适期。嫁接主要有靠接、 切接和芽苗接,砧木多选用油茶或单瓣山 茶。压条在整个生长期均可进行,但以 5-6月为佳。播种主要用于培养砧木或 选育新品种。 分地栽和盆栽两种方式。如作园林绿 化栽培,要有蔽荫树作伴。圃地栽培,先 要成行种好遮荫树。一般秋植较春植为 好。施肥要掌握三个关键时期:即2-3 月施以氮肥为主的追肥,以促进春梢生 长;5-6月施以磷肥为主的液肥,以利 于花芽分化和形成;10-11月施以钾肥 为主的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寒力。花蕾 过密要进行疏蕾,以保持每枝1-2个花 蕾为宜。盆栽以深瓦盆为好,盆土则以疏 松、肥沃、易透水者为佳。幼苗每隔2-3 年换盆1次,宜在11月或2-3月进行。 浇水次数视气候情况而定,以保持土壤湿 润为原则。进入冬季,宜放置冷室光照良 好而通风处;夏季移出,在室外荫棚或树 荫旁放置。其他管理基本与地栽山茶 相同。 主要病害有茶花炭疽病,可喷洒600 倍代森锌防治。茶花饼病,可喷施o.2% 硫酸亚铁溶液3--4次防治。常见虫害有 红蜘蛛及多种介壳虫类,可加强栽培管理 并喷洒石硫合剂防治。 园林应用:山茶树冠多姿、叶色翠 绿,花大艳丽,花期长,正值冬末春初开 花。江南地区可丛植或散植于庭园、花 径、假山旁、草坪及树丛边缘,装点景 色,也可片植为山茶园观赏。北方宜盆 栽,用来布置厅堂、会场效果甚佳。 同属植物约220种,常见栽培的还有 云南山茶花(C.reticulata);茶梅(C. sasanqua);红花油茶(C.chekiang- oleosa);广宁油茶(C.semiserrata)等。  </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B8BA1B5FF51C64DB.jpg"><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3:11: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蒲桃  <BR> </P>
<><BR> <BR>    [学名]Syzygium jambos<BR>    [别名]屈头鸡、香果<BR>    [科属]桃金娘科蒲桃属<BR>    产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喜光,喜 湿热气候及酸性土壤。深根性,多生长于 溪、河水边,也能生长于沙地。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树冠球形。 树皮灰黑色,光滑。叶对生,长椭圆状披 针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有花数朵; 花绿白色,径4--5cm;花期4--5月。播 种法繁殖,种子采后即插,半月左右出 芽。优良品种亦可采用嫁接繁殖。蒲桃树 冠大,叶密集而浓绿,叶、花、果均可观 赏,宜作庭荫树及湖边、溪边的风景绿 化树。 同属植物见于栽培的有洋蒲桃(s. samarangense);赤楠(S.buxifolium) 等。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BR>桉树  <BR> </P>
<><BR> <BR>    [学名]Eucalyptus spp.<BR>    [科属]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BR>    产澳大利亚及大洋洲诸岛屿。喜阳光 充足及微 酸性土 壤;较耐 干旱、瘠 薄。生长 迅速,抗 风力强。 播种 繁殖。容 器营养土 育苗,1 年生苗即可用j:造林。也可通过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优质桉树幼苗。主要病虫害有桉 苗茎腐病和红脚红金龟子等。 桉树姿态优美,四季常青,宜作行道 树、庭荫树。 本属约600种,主要有: 1.大叶桉(E.robusta),高约30m, 树皮粗厚,纵裂;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广披 针形,背面有白粉。伞形花序腋生,有花 5~10朵。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栽培。 2.柠檬桉(K.citriodora),高约 40m,树皮平滑,通常灰褐色,片状剥 落,内皮灰白色。叶狭披针形,稍呈弯镰 状,有强烈柠檬香味。伞形花序,有花 3--5朵。中国南部有栽培。 3.蓝桉(E.globulus),高约60m, 干多扭曲,树皮薄片状剥落。叶狭披针 形,镰状弯曲,蓝绿色。花通常单生叶 腋。中国西南和华南有栽培。此外,还有 直干蓝桉(正.maideni);隆缘桉(E. emserta);尾叶桉(E.urophylla)等。 桉树为澳大利亚国树。在澳大利亚, 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桉树和袋鼠。它们是 当地动植物的代表。桉树是很好的“石油 树”,世界现有的600多种桉树中,含油 率高的约有50种。其中以辐射桉的含油 率最高,为4.2%。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桐  <BR> </P>
<><BR> <BR>  油桐又名桐子树、光桐、罂子树,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其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我国15个省区近200个县,中心栽培区为川东、鄂西、鄂东北、湘西。近几年来,国内油桐生产出现大滑坡,年桐油产量由原来的10万吨左右下降为5万吨左右,而目前国内外对桐油的年需求为15万吨,供不应求。另外,随着油桐树的老化和大量砍伐,造成桐油价格大幅涨价,桐籽价格也从几年前的每公斤1.4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4元左右。油桐栽植的收益越来越大。农民朋友如果要栽植油桐,应掌握哪些基本技术?现介绍如下: <BR>  一、建园整地。 <BR>  栽植油桐,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1、不同的要求。 <BR>  1、梯级整地 <BR>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BR>  2、带状整地 <BR>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因此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推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办壁裁树。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BR>  3、块状整地 <BR>  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由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BR>  二、植苗造林 <BR>  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BR>  1、培育壮苗 <BR>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BR>  一是用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l:l,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50一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BR>  二是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15—20厘米。奖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公斤)不重叠,再覆土10—15厘米,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苗床四周平沟排水,以防积水。第二年3月或4月上旬,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中,5—7天后再挖第二批弓形苗,连取3次,第三批后弃之。 <BR>  2、起苗移栽 <BR>  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在下雨之后、苗圊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三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又能带宿土,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种子中国提醒您: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 <BR>  3、栽植密度 <BR>  “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株距5—6米,每亩10—15株。 <BR>  “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台到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台到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 <BR>  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5—7株。 <BR>4、定植要求 <BR>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80厘米×80厘米×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放土杂肥10—11公斤、腐熟饼肥l公斤、磷肥1公斤。 <BR>  5、造林时间 <BR>  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湿。 <BR>  三、抚育管理 <BR>  桐林要丰产,必须要有良好的树体结构供挂果。幼林管理的任务是中耕除草、间种和施肥,目的是促进幼树生长、培养优良的树形。所以,幼林管理是丰产的主妻前提,抚育一定要细心。 <BR>  在幼树期(4年生前),每年4—6月和7—9月各进行一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15—20厘米,除净杂草并铺放在幼树周围。5月下旬一6月上旬,每株施尿素100克,如缺窝少苗要及时补植;7月进行第二次施肥,每株施尿素150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护分枝。还有,桐农间作是幼林抚育最好的方法。可与其间作的作物很多,如黄豆、豌豆、赤豆、蚕豆、花生、芝麻、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西瓜、油菜、小麦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间种农作物每年轮换,二是农作物一定要离开油桐树干10—15厘米,不能紧贴树干,以免有碍桐林生长。 <BR>  在油桐成林管理阶段,关键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和冬挖。 <BR>  冬挖主要是大块翻土,在12月至第二年1月进行,每两年一次,挖翻深度为20—25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状,还可以消灭在土壤化蛹的害虫,如油桐尺蠖等。夏铲的目的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每年6—8月进行,深度10一15厘米。 <BR>  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结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杂肥或农家肥20—25公斤,或腐熟饼肥1—1.5公斤,或专项复合肥0.5—1.0公斤。4月中下旬至5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铵0.2—0.3公斤、过磷酸钙(腐熟)0.3—0.4公斤。7月至8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过磷酸钙O.3—0.4公斤、氯化钾0.3公斤。施肥方法是沿树冠开环状沟施放。 <BR>  四、病虫害防治有办法 <BR>  油桐的病虫害很多,主要有烟煤病、尺蠖、六斑始叶螨。 <BR>  1、油桐烟煤病 <BR>  防治方法:烟煤病发生地区,要及时防冶蚜虫和介壳虫。发现这类害虫时,可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一1000倍掖、或松脂合剂20倍液喷杀。防治烟煤病可用石硫台剂,夏季用波美0,3度、冬季用3度、春、秋季用l度石硫合剂喷洒,兼有杀虫治病的作用。 <BR>  2、油桐尺蠖 <BR>  人工防治:(1)垦复灭蛹。越冬及第1代蛹期结合桐林垦复,挖捡虫蛹。(2)人工挖蛹:越冬蛹期及第1代蛹期,当蛹密度较大时,可组织群众挖蛹。(3)拍蛾刮卵:清晨拍杀成虫是最好的时机。产卵盛期结合拍蛾,刮除树干裂缝中刺蛾茧壳中 <BR>的卵块。 <BR>  化学防治:5—6龄幼虫抗药力很强,因此必须抓紧在4龄以前防治。药剂有90%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4000—6000倍液喷杀。 <BR>  3、六斑始叶螨 <BR>  保护天敌:保护好塔六点蓟马、食螨瓢虫及尼氏钝绥螨等天敌。 <BR>  摘掉虫叶:桐树花谢着果后,新发桐叶出现锈褐色斑点时,可用竹杆剔除,以减少虫源。 <BR>  打孔注药:在虫害发生盛期,用防虫凿或其它工具,根据树龄大小,在主干分叉处的不同方位,倾斜45度,深达木质部,每树3-9洞,每洞注入40%乐果原液2—4毫升,用粘土封口。 <BR>  喷洒农药:用40%乐果乳剂3000倍液、50%乙硫磷乳剂4000倍液、20%可湿性螨卵酯或20%可湿性三氯杀螨矾800倍液、或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效果均好。  <BR>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5-7-1 14:38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