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花小米
收起左侧

【木本花卉】 养护+图片(图片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黄栌  <BR> </P>
<>黄栌,黄栌种子 <BR> <BR>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Scop.)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又名黄道栌,黄栌材。 <BR>【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达8米。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褐色不开裂。小枝紫褐色,被蜡粉。单叶互生,宽卵形,先端圆或微凹,全缘,叶柄细长。花小,杂性,黄绿色。顶生圆锥 <BR>花序,初夏花后,有多数不育花的紫绿色羽毛状细长花梗宿存。核果肾形。花期4~5月,果熟期6~7月。 <BR>【变种、变型及品种】 <BR>(1)紫叶黄栌(var.purpurens Rehd.):叶全年为紫色。 <BR>(3)垂枝黄栌(var.pendula Dipp.):树冠伞形。枝条下垂。 <BR>(4)红叶黄栌(var.cinerea):叶卵圆形伞倒卵形,两面有毛,下面尤密。 <BR>【地理分布】产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西亚、南欧等地。本地区近年来有引种栽培,应用较少。 <BR>【生态习性】阳性树。能耐半阴,耐寒,耐旱。也耐瘠薄和碱性土壤。不耐水湿,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快,荫蘖性强。根系发达,但须恨较少。秋季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叶色变红。 <BR>【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和白粉病为害。 <BR>【育苗栽培】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压条、根插、分株。种子千粒重9~12克,每千克约8~11万粒,发芽率50%~70%。随采随播或早春播,需浸种处理。每亩播种量3~4千克,一年生苗高1米以上。因其须根少,移植时对枝应进行强修剪,以保持树势平衡,有利成活。黄栌栽培容易,管理简便粗放。树干歪曲,应在幼年低截,选留徒长枝,以形成通直的树形。 <BR>【绿化用途】黄栌为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梦幻般景观。也是良好的造林树种。在本地区,因日夜温差不大,色叶效果不明显。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BR>迎春  <BR> </P>
<><BR> <BR>【别名】金腰带、金梅<BR>【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BR>【科属】木犀科茉莉属<BR>【生态习性】迎春产我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省区,多生长在海拔700~2000m的山坡灌丛中或溪谷岸边。各地普遍栽培。喜光,也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耐寒、耐空气干燥。<BR>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土、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上生长最好,较耐干旱瘠薄,不耐活。萌芽力强,耐修剪。为落叶灌木。<BR>【栽培管理】繁殖以扦插为主,硬枝、嫩枝扦插均可。也可采用压条或分株繁殖。迎春花生长强健,适应性强,养护管理较为简单,栽培中偶有蚜虫为害,可喷施40%乐果1500倍液防治。  <BR> </P>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  <BR> </P>
<><BR> <BR>紫茉莉<BR>    [学名]Mirabilis jalapa<BR>    I别名]草茉莉、夜饭花、潮来花、夜娇娇<BR>    [科属]紫茉莉科紫茉莉属<BR>    原产美洲热带。喜温暖,怕霜冻.宜深厚肥沃土壤。<BR>    株高60--lOOcm。主根肥大块状。茎多分枝、节部膨大。叶对生、卵形。花漏斗形、芳香,数朵集生枝端;有紫红、粉、白、黄以及具斑点或条纹的嵌合复色品种。瘦果黑褐色、球形。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15—20℃,7~8天萌发。春播,花期初夏至秋季。也可用块根繁殖,暖地可露地越冬。用于林缘、路边、篱旁、建筑物周围丛植点缀,适于绿地花坛栽植。矮化品种可盆栽。同属栽培的有长筒紫茉莉(M,longiflora)。<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BR>赪桐  <BR> </P>
<><BR> <BR>  [学名]Clerodendrum japonicum</P>
<>  [别名]贞桐花、状元红</P>
<>  [科属]马鞭草科赪桐属</P>
<>  产我国西南、中南及浙江,印度、日本、马来西亚也有。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较耐旱。<BR>落叶灌木,高约0.7~1.5m。叶对生,心形或宽卵形,边缘有细齿。顶生聚伞圆锥花序,长约30cm;花萼红色,花冠鲜红色;花期5~7月。</P>
<>  分株、扦插及播种法繁殖。分株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扦插在秋季进行。多行春播,苗期需适当遮荫。北方地区盆栽,冬季室温须保持在13℃左右。生长季节要水分充足,每月施液肥一次。夏季高温时,应稍加遮荫。</P>
<>  赪桐花果期长,颜色艳丽,是很好的观花、观果花木,可用作花坛材料或供草地丛植,北方各省适合盆栽,供厅堂、阳台绿化装饰。</P>
<>  同属植物约400种,常见栽培的还有臭牡丹(C.bungei);鬼灯笼(C.fortunatum);臭茉莉(C.fragrans)等。<BR>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BR>黄蝉  <BR> </P>
<><BR> <BR>   黄蝉为夹竹桃科、黄蝉属常绿灌木,植株直立生长,高约 2米,盆栽一般控制在1米左右。叶3片至5片轮生,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矩圆形,叶长5厘米至12厘米,宽1.5厘米至4厘米,被有短柔毛。聚伞花序,花朵金黄色,喉部有橙红色条纹,花冠阔漏斗形,有裂片5 枚,并向左或向右重叠,花冠基部膨大,内部着生雄蕊5枚。蒴果球形,有长刺。 <BR>    黄蝉原产美国南部及巴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5月至8月的生长旺盛期,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注意肥料中氮肥含量不宜过多,以免枝叶生长过旺而开花稀少。此外,栽培环境光线不足,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因此要尽量给予充足的阳光。 <BR>    生长期可充分浇水,空气干燥时要向植株喷水,否则会因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叶片卷皱。花后应对植株进行适当修剪,以促进分枝,控制植株高度,保持株形的优美。冬季移至室内阳光充足处,控制浇水, 5℃以上可安全越冬。每年的春季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剪去过长枝、交叉枝以及其他影响株形的枝条。每1年至2年的春季换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可用腐叶土3份、园土2份、沙土1份的混合土栽种。 <BR>    黄蝉的繁殖常在春夏季节进行,用健壮充实的枝条在沙土或蛭石中进行扦插,插后放在空气湿润的半阴处,土壤不要过分干燥,很容易生根。 <BR>    黄蝉植株浓密,叶色碧绿,花朵明快灿烂,非常醒目,适宜作大中型盆栽,装饰客厅、阳台、公园及商场、会场等大型室内空间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稠李  <BR> </P>
<><BR> <BR>    [学名]Prunus padus<BR>    [别名]稠梨、嶙木<BR>    [科属]蔷薇科李属<BR>    产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 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 省(区),欧 洲和俄罗斯、 朝鲜、日本 也有分布。喜 光,略耐阴。 耐寒。喜深 厚、肥沃、 排水良好的 砂壤土。 树高约 15m,树皮灰 褐或黑褐色, 小枝紫褐色。 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缘具细 齿。总状花序有花20余朵,白色、芳香, 径约1.5cm。花期4--5月。核果近球形, 黑色或紫红色。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 可。幼苗移植宜多带宿土。稠李春季具有 较大型的白色花序,夏秋间缀以黑或紫红 色的果实,秋季叶为黄红色,是园林中常 见栽培的优良树种。北方多用于庭园布置。 同属中常见栽培的有木稠李(P. buergeriana);斑叶稠李(F.maackii); 紫叶稠李(P.viriginiana)等。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枸杞  <BR> </P>
<><BR> <BR>枸杞别名枸杞子、地骨皮,属茄科、枸杞属。<BR>[形态特征]<BR>枸杞为落叶或半落叶灌木。枝细长,拱形或下垂,有刺或无刺。叶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淡紫色,花梗细,花萼钟状。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6--9月,果8—11月成熟,12月后脱落。(见图2--2)<BR>[习 性]<BR>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和栽培。喜光、耐寒、抗旱、也耐碱。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BR>[栽培技术]<BR>繁殖:通常用扦插与分株法,也可用种子繁殖。播种在春季进行,若果实已干,应浸水1--2天,使种皮变转并洗去种皮,播后仍能正常发芽。分株最好在冬季或初春萌芽生长前进行。扦播在春、秋二季均可,注意床土应保持湿润。<BR>管理:冬季应施腐熟基肥, 图2—2枸杞花前应施以磷肥为主的液肥。冬季进行修剪,剪去枯枝,疏剪过密的枝条和对长枝进行短截,逐步造形,以提高观赏价值。<BR>盆栽枸杞,应于落叶后挖取枝干虬曲的野生老株作桩景材料,先在室内养护,准备以后作桩头盆景。其它管理方法同露地栽培。<BR>[用 途]<BR>在河边、湖畔、假山上栽植,观赏其红果枝梢,甚为别致;盆栽枸杞,加以艺术造型,更为美观。<BR> <BR> </P>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泡桐 </P>
<DIV class=Section1>
<>
<></P>一、生态学特性
<> 泡桐原产我国,分布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垂直分布,河南达1400米,云南达3000米。全国有9种4变种4类型,浙江省自然分布的有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和台湾泡桐,引入栽培常见的有兰考泡桐、川泡桐、楸叶泡桐等。根据试验,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川泡桐(Paulownia fargesii)、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生长好,适宜在浙江栽培。</P>
<> 1、白花泡桐,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2米以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到西南分布越高,最高可达2000米。极喜光,为强阳性树种;喜湿怕淹,特别在迅速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透气性差,地下水位过低,易造成表土干旱,均不利于泡桐生长。白花泡桐只有在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的特性,在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土壤pH6~7.5左右为好,pH8.5以上,白花泡桐生长受到抑制。 </P>
<>2、兰考泡桐,乔木,高达20米,胸径1米左右,树干通直;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我省有引种。兰考泡桐是北方泡桐中生长最快的一种,它的主干生长与其它种不同,不是年年上长,而是一次长成,停几年以后再上长第二段,所以主干通直,树冠分两棚。树冠稀疏,发叶晚,根系深,生长快。</P>
<>3、楸叶泡桐,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树干端直。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我省有引种。多生于浅山丘陵地区,平原地区较少,耐干旱瘠薄土壤,适于上山栽培。杆通直高大,树形优美,材质优良,花纹美观,为泡桐属中最佳者,可推广种植,迹宜四旁植树。</P>
<>二、抚育管理</P>
<> <o:p></o:p></P>
<>1、修枝间伐 泡桐定植5~6年后,树冠扩大,为促进泡桐生长,要及时进行修枝。修枝在早春萌动前进行最好,修枝要适当、修枝切口一定要平滑以利伤口愈合,保证泡桐的正常生长。当林分进入完全郁闭、林木生长发育尚未受到影响、林木分化还没有表现出来以前,即可进行间伐,间伐要考虑造林密度的大小,间伐材的利用等因素,造林密度为3×3米,4×4米,4×5米或5×5米的泡桐片林,可采取隔行间伐或隔株间伐。</P>
<P> <o:p></o:p></P>
<P>2、高干培育 高干培育是加快泡桐生长、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材质规格的重要技术措施。泡桐高干培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平茬法、抹芽法、目伤接干法和平头法。</P>
<P> <o:p></o:p></P>
<P>平茬法一般进行一次,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连续二次平茬较一次或三次平茬效果好。平茬方法是:对出圃的苗木,由于苗木小,或干形不良,或由于病虫害生长不良的苗木,可在造林后连续进行二次平茬,平茬时间以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较好。选晴天在靠近地面处用利刃截断、截面尽可能平,防止劈裂。平茬以后要扒土凉茬3~4天,以后用土覆盖,封土厚度一般是3~4厘米。萌条长至10~15厘米时,留一株生长最好的,其余全部除去。连续二次平茬的泡桐主干高比不平茬和一次平茬的增加1.0~1.5倍,胸径生长也比不平茬和一次平茬的增加。平茬的泡桐,树干通直圆满,提高了桐材的等级和经济价值。</P>
<P> <o:p></o:p></P>
<P>3、施肥</P>
<P> <o:p></o:p></P>
<P>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基肥一般采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或混合肥,于穴状整地时,和表土混合均匀后填入穴内,每株15~25公斤,或用饼肥1~2.5公斤。追肥一般在4~6月份施用,可用各种速效肥,也可用腐熟后的土杂肥和人粪尿等。施用方法是在离树干基部50~70厘米挖26~30厘米深的圆形沟,然后均匀施入肥料,复土封盖。但要注意,挖沟时不要伤桐根,不要使肥料附着树干或主根。施肥量要合理,以氮肥为例,5~7年生每株0.5公斤,8~10年生每株1.5~2公斤,11~15年生每株2~2.5公斤。</P>
<P> <o:p></o:p></P>
<P>4、加强保护</P>
<P> <o:p></o:p></P>
<P>泡桐的皮很薄,损伤后很难愈合,对材质影响很大。因此,必需加强保护,严防碰伤或牲畜啃坏。泡桐在幼年期易受日灼和冻害,可于初冬和早春在树干上涂刷白涂剂(生石灰10公斤,食盐1公斤,水18公斤混合搅拌而成),或捆上草把,有良好效果。</P>
<P> <o:p></o:p></P>
<P>三、主要病虫害防治</P>
<P> <o:p></o:p></P>
<P>1、丛枝病 又称扫帚病,对苗木和幼树的生长影响很大,病株轻者生长缓慢,重者甚至死亡。有病苗木为丛生状,茎叶细小黄化,当年冬季地上部枯死。幼树发病后,多在主杆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形如扫帚或鸟窝。</P>
<P> <o:p></o:p></P>
<P>丛枝病的病原为类菌质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 简称 MLO)。</P>
<P> <o:p></o:p></P>
<P>丛枝病的传播,在自然条件下可由茶翅蝽(Halymorpha Picus).烟草育蝽(Crytopeltis tenuis)带病传播。带病的种根和苗木可借助人类生产活动而传播。用病株上种子育苗,则极少发病。</P>
<P> <o:p></o:p></P>
<P>泡桐不同的种、品种和无性系之间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白花泡桐较抗病,在杂交种和无性系中,以豫杂一号泡桐发病最轻,豫林一号泡桐次之,豫选一号发病率最高。</P>
<P> <o:p></o:p></P>
<P>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树种;②培育无病壮苗,选无病母树的根作繁殖材料,或用50℃温水浸根10分钟,杀死病原体。采用种子培育实生苗,不易发生丛枝病;③树枝初发病时及时修除;④药物治疗病株。对发病的平茬苗,可于发病初期对发病的植株用盐酸四环素进行髓心注射、药液配方是:水4.25公斤+浓盐酸0.05公斤+25万单位四环素。用量视苗木而定,苗木较大用量可大些,苗木较嫩用量可小些,一般在15~20毫升左右。把药液注射在靠近发病部位下面的节间的髓心里,并把叶腋中的丛枝摘除烧掉。注射药液后,幼苗一般会发生轻微的萎蔫现象,但只要药液用量不是过大,一般不会导致幼苗死亡。注射后5~7天后即恢复正常生长。⑤治虫防病。在5~7月间,可喷洒乐果、敌百虫等杀虫剂杀死媒介昆虫,阻止传病;⑥检疫。病区的种根和苗木,禁止传入无病区,或对苗木注药预防后再外运。</P>
<P> <o:p></o:p></P>
<P>2、根结线虫病</P>
<P> <o:p></o:p></P>
<P>通常危害苗木的主根,侧根和小根,形成许多小瘤,剖开新鲜病瘤,可找到白色小颗粒状的雌线虫。严重的病株地上部矮小黄化,生长不良。</P>
<P> <o:p></o:p></P>
<P>泡桐根结线虫病由多种根结线虫侵染引起。根结线虫以卵和雌虫在病瘤内或土中越冬,一年可发生多代,能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根结线虫完成一代约需40~50天。带病的种根和苗木可作远距离传播,流水为近距离传播的媒介,带有病原线虫的肥料、农具、土壤等也可传播此病。</P>
<P> <o:p></o:p></P>
<P>防治方法:①培育无病苗。选用禾本科作物地育桐苗,不用菜园地,烟茬地育桐苗,不从病圃中采根或留根繁殖苗木。②化学防治:在播种前半个月,圃地每隔30厘米开沟,沟深15~20厘米,每亩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3~4公斤,兑水25~75公斤,浇在沟内,覆土踏实。半月后播种或扦插。或穴施呋喃丹、D-D混剂等杀线虫剂。③对带病的种根或苗木,可用48℃热水浸根15分钟,杀死根上或瘤内的线虫。</P>
<P> <o:p></o:p></P>
<P>3、炭疸病</P>
<P> <o:p></o:p></P>
<P>为害泡桐苗木的叶片、叶柄、嫩茎,5~7月多雨和苗木细弱过密时容易发生。病部产生黑色小病斑,在潮湿天气并在病斑上形成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后病斑不断扩大并汇合成片,使茎叶枯死。播种苗木受害严重,常造成苗木大量枯死。大树上也会发病,引起早期落叶。</P>
<P> <o:p></o:p></P>
<P>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的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茎、枝、叶柄病斑内越冬。4~5月雨后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成为初次侵染菌源。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入寄主,潜育期4~6天。对泡桐的幼嫩枝叶,侵染力最强。病害的发生与育苗方式、栽植密度、管理技术、降雨量等有密切关系。播种苗比根生苗发病重。栽植过密、苗木细弱易感病。6~8月降雨量大发病重,前期肥水管理差、苗木生长缓慢的发病重。</P>
<P> <o:p></o:p></P>
<P>防治方法:①采用温床塑料薄膜覆盖,控制苗木密度(每亩不超过800株),出苗后及时间苗、施肥、中耕、排水、培育壮苗,可大大减轻炭疸病的发生。②泡桐育苗地应远离病原。③5~6月向小苗上喷1:2:150~2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或托布津800倍液2~3次,有良好的预防效果。</P>
<P> <o:p></o:p></P>
<P>4、泡桐灰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别名:霜天蛾,翅展90~130毫米。体翅暗灰色,胸部背板两侧及后缘有棕黑色条,腹部背线棕黑色,两侧线棕色,前翅中部有两条棕黑色波状横线,中室下方有黑色纵线两条,翅顶有一黑色曲线;后翅棕黑色,后角有灰黑色斑。</P>
<P> <o:p></o:p></P>
<P>幼虫体肥大,具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尾部背面有一角状突起。体色有两型,绿色型的腹部第1~8节两侧各有一条白色斜纹。褐色型的胸腹之间和腹部第七节背面有一较大的褐色斑块,腹部第2~6节两侧的斜纹上各有两个三角形的褐色斑块。尾角褐色。取食叶片成大的缺刻或孔洞。一年两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羽化,趋光性强。(彩图在蛾类图册642页,霜天蛾)</P>
<P> <o:p></o:p></P>
<P>防治方法:①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②幼虫初发生时,喷洒8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毒杀;③进行冬耕,将蛹翻到土面,让鸟等啄食,或风干冻死;④保护天敌,不要捕杀螳螂特别是二点螳螂。⑤人工捕杀,用竹杆把幼虫打下杀死。</P>
<P> <o:p></o:p></P>
<P>此外,如发现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地老虎为害,可用50%的马拉松乳剂800倍液,在夜间开沟浇施,杀死幼虫。蝼蛄、地老虎成虫可用黑光灯诱杀。</P>
<P>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凌霄  <br></P>
<><br><br>学名:Campsis grandiflora </P>
<>别名:紫葳 </P>
<>科属:紫葳科、凌霄属</P>
<><br>原产我国中部,各地均有栽培。</P>
<>落叶攀援藤本,具气根。树皮灰褐色,具纵裂沟纹。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11)片,长卵形,边缘有粗锯齿。由3出聚伞状花序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冠漏斗状钟形,外面橙红色,内面鲜红色。蒴果细长如豆荚,种子薄片状有膜。花期7-8月,果期10月。</P>
<>好温暖向阳,较耐阴,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在背风向阳的肥沃湿润土壤;耐干旱,忌积水,荫芽力、萌蘖力均强。</P>
<>繁殖主要用扦插和压条,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扦插容易生根,春、夏都可进行,剪取具有气根的枝条更易成活。压条把枝条弯曲埋入土中,深达10厘米左右,保持湿润,极易生根。</P>
<>分株,将植株基部的萌蘖,带根掘出,短截后另栽,也容易成活。</P>
<>播种,种子采收后即在温室播种,或干放至翌春播种。 移植在春、秋两季进行,植株通常需带宿土,植后应立引竿,使其攀附,在萌芽前剪除枯枝和密枝,以整树形。发芽后应施1次稍浓的液肥,紧接着浇1次水,以促其枝叶生长和发育。</P>
<P><br>同属植物常见栽培观赏的还有美洲凌霄C.radicans,小叶7-13(15)片,叶背脉间有细毛,花冠较小,筒长,橘黄色,产北美;栽培品种Flava,花橘黄色;Madam Galeu花褐红色,耐寒。 凌霄柔条纤蔓,碧叶绛花,在庭园中常用于攀援棚架、花门、假山、墙垣等,还可与其它喜阴湿的攀援植物搭配栽培,具有层次,使垂直绿化取得良好的观赏效果。也可盆栽或置于高架上,制成悬垂式盆景。花、根、茎、叶可入药。</P><br>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9F72F3D5C5173CE4.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4/36501/b_FFDDC1EC500D5C05.jp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3:20: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br>丝兰  <br></P>
<><br><br> 丝兰(YuccagloriosaL.)属百合科丝兰属常绿木本。原产北美洲,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br> 丝兰为热带植物,原产北美,性强健,容易成活,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任何土质均能生长良好。性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极耐寒冷,适宜在华北地区露地栽培。丝兰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它的叶片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和蜡被,能减少蒸发,所以抗旱能力特强。  <br> 丝兰,茎短,叶基部簇生,呈螺旋状排列,叶片坚厚,长50-80厘米,宽4-7厘米,顶端具硬尖刺,叶面有皱纹,浓绿色而被少量白粉,坚直斜伸,叶缘光滑,老叶具少数丝状物。夏秋间开花,花轴发自叶丛间,直立高1-1.5米,圆锥花序,花杯形,下垂,白色,外缘绿白色略带红晕,径8-10厘米。花瓣匙形6枚,6个扁平状离生雄蕊,三根三角形棒状组成复雌蕊,子房上位。蒴果长圆状卵形,有沟6条,长5-6厘米,不裂开。  <br> 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有性繁殖可获得大量的种子,但在我国栽培的丝兰大都是“开花不实”。原因是缺乏昆虫授粉。解决的办法有两种:1.人工辅助授粉,在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4时,用镊子取雄蕊,将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2.在开花期间,将每朵花的花瓣剪去二片,让昆虫自由地进入花朵内传粉。无性繁殖是在春、秋季,挖取母株上的萌蘖,直接分株移栽或取地上茎,剥掉叶片、切成10厘米长的小段进行扦插繁殖。  <br> 丝兰对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氨气等均有很强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试验表明:在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为0.15毫升/立方米的环境下,许多树木如桧柏、石楠、迎春、泡桐等都出现严重的受害症状,而丝兰仍然挺拔健壮。丝兰还有较强地吸收氟化氢的能力,据测定,1公斤干叶能吸收氟266毫克。此外,丝兰对氨气、乙烯等都有一定的抗性。 </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2/36236/b_2DAE93181B7D42BD.jpg"></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2/36236/b_3B691AD39961B0D5.jpg"></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02/36236/b_328C15497DD69617.jpg">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9 11:35:1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5-9-8 22:17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