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花阁园艺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花小米
收起左侧

【木本花卉】 养护+图片(图片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桑  <BR> </P>
<><BR> <BR>学名:Acalypha wilkesiana</P>
<>  科属:大戟科,铁苋菜属。</P>
<>  别名:铁苋菜。</P>
<>  产地: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及太平洋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地区广为栽植。</P>
<>  形态特征:常绿阔叶灌木,盆栽株高1~2米。单叶互生,叶阔卵形,叶片为铜绿色,常杂有红或紫色,叶缘有不规则锯齿。</P>
<>  常见的栽培变种有:斑叶红桑(A. w. cv. Musaia):绿色叶面上有红色或橙黄色斑块。金心红桑(A. w. cv. Marginarta):叶缘乳黄色或橙红色。</P>
<>  习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忌水湿,耐寒性差,生性强健,宜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
<>  栽培管理:盆栽红桑,可用普通园土加少量基肥配制培养土,也可用腐叶土、细粘土加少量腐熟马粪作盆土,要求盆土排水性良好。红桑生长季节可充分浇水,但忌盆内过湿,空气湿度宜在60%以上。为增加空气湿度,可用微温的水喷淋叶面或喷洒花盆周围的地面。冬季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可提高其抗寒力。生长季节可每周施加一次稀薄的液肥,满足其生长要求。</P>
<>  红桑喜光,光照越多,叶子越鲜艳,但夏季要避免强烈日光照射。北方冬天光照时间短,叶子不易变红,可增加人工光照,以使其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红桑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越冬温度宜在13℃以上。宜每年春季换盆一次,结合换盆可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长枝、嫩枝和少量老根,生长过程中也需及时剪除基部萌发的多余侧枝,以使植株保持丰满、紧凑。盆栽3~4年后,若植株过高,须截顶重剪,以压低株形。</P>
<P>  繁殖:多用扦插繁殖,很易成活。扦插以初夏为宜,在成熟的一年生嫩枝上剪取12~15厘米长的插穗,除去下部叶片,仅留顶端2个半叶,待剪口流出的乳汁晾干后,插入湿润沙床,保持室温25~30℃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约3周即可生根。若插后温度过低,则插条易腐烂。一般扦插苗当年就可盆栽观赏。</P>
<P>  病虫害:生长期常有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可用6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管理不善,有时会发生根腐病,可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进行浇灌预防。<BR></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冬青  <BR> </P>
<><BR> <BR>    冬青,又名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叶色浓绿,边缘有锯齿。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是绿化环境和用做绿篱的花木品种之一。<BR>    冬青适宜种植在湿润半阴处。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长良好,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当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浇透水后可任其自然生长。视墒情每15天灌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两季适当追肥l一2次,一般施以氮为主的稀薄液肥。每年发芽长枝多次,所以极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一次,秋季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可进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圆锥形,并适当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态。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可用多菌灵、百菌清防治。冬青繁殖一般以扦插为主,多在5-6月份进行。从树完中上部斜剪,取长5-10厘米生长旺盛的侧枝,剪除下部小叶,上部叶片可全部保留。然后用生根粉处理,剪口向下,扦插于床内。苗床地宜选择在通风、耐阴处,亦可遮阳扦插,成活率极高。<BR>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矛  <BR> </P>
<><BR> <BR>  (一)养护管理</P>
<>  放置场所:卫矛性喜光,宜放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之处,夏季要适当遮荫,防止烈日曝晒。秋季在光照下有利于叶色及早转红。冬季可在室外越冬,埋盆于向阳处土中即可。</P>
<>  浇水:卫矛盆景平时保持湿润,不干不浇,宁可偏干,不可偏湿。春夏生长期要适当浇水,以利生长和开花结果。秋季叶色红时应扣水,盆土稍干为宜。冬季休眠期,每5~7天浇水一次即可。</P>
<>  施肥:卫矛好肥,在生长期每两周施一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以免徒长。秋后宜少施肥或不施肥。冬季在盆中放些腐熟饼肥屑作基肥。</P>
<>  修剪:春季抽生新枝叶时,应适当剪短,保持树冠浓密而不披散。秋季落叶后进行整形修剪。剪去萌发枝、徒长枝、交叉重叠枝,保持一定造型树姿。</P>
<>  翻盆:可每隔2~3年翻盆一次,在春季2~3月抽芽放叶前为宜,秋季亦可。翻盆时结合修剪过长根系,去掉1B2旧土,换上肥沃疏松的培养土,拌上适量饼肥屑和砻糠灰。如培养提根式,可逐渐将植株上提,露出基部主根。</P>
<>  病虫害防治:卫矛有黄杨尺蛾、黄杨斑蛾等食叶虫为害,防治法在4~5月幼虫活动期用敌百虫或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P>
<>  (二)观赏</P>
<>  卫矛枝翅奇特,秋叶红艳耀目,果裂亦红,甚为美观,堪称观赏佳木。卫矛新叶亦红,夏季适当摘去老叶,施以肥水,可促使再发新叶,增加观赏期。为使秋叶及早变红,夏季应择半阴处放置,使叶质不致增厚,易于形成优美红叶。落叶后,枝翅如箭羽,宿存蒴果裂后亦红,冬态也颇具欣赏价值。</P>
<P>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BR>地锦  <BR> </P>
<><BR> <BR>【别名】爬墙虎、爬山虎<BR>【学名】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BR>【科属】葡萄科爬山虎属<BR>【生态习性】地锦分布很广,北起辽宁,南至广东。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有栽培。日本也有<BR>分布。性耐寒,喜阴湿,在雨季,蔓上易生气生根。在水分充足的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唯在大陆性气候地区,植于南墙和西墙者,操热季节易出现焦叶现象。对土壤适应性很强。<BR>【栽培管理】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压条和播种。种子需经层积后翌年春播。幼苗需遮荫。1~2年生苗即可定植。用于绿化墙面时,大陆性气候地区,应植于北墙和东墙基部,宜向摹附物斜倾栽植,有利自行摹附。为使快速生长,土壤宜适当深翻,施入有机肥,生长期多施追肥。为防蔓基过早光秃和有利吸附,宜另行重剪。本种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柑  <BR> </P>
<><BR> <BR>盆栽金柑一般在4月把金柑枝条嫁接(切接)在枳砧上,精心管理1年后,第2年4月上盆,6月就可以开花,11~12月果实金黄。元旦春节期间,每盆吊挂几十个果,倍增节日气氛。</P>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从外地运来的金柑,开始生长还好,结果累累,但不久植株就出现干萎,甚至逐渐枯死。笔者认为,大多是由于没有过好两个关,一是由露地到盆栽环境的适应过程,二是由外地到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过程。盆栽金柑,特别是从外地引种的金柑苗到本地盆栽,一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技术关键:</P>
<>1带土团的金柑苗,宜以1份土、半份草灰、半份腐熟厩肥(经堆置充分发酵的鸡、鸭、鸽、蚯蚓粪)的比例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培养土不要太肥,以免烧根。装盆后首要的目的是让金柑苗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迅速发根,决不能置于大肥大水之中。特别是苗木根系在贮运途中已经偏干的情况下更不能立即将苗根用水浸泡,否则适得其反。</P>
<>2装盆以不上釉的瓦盆为好。四周不能装满,要留3厘米以上的盆沿,以便以后松土、施肥、根部加覆盖物等。盆苗一旦放在适当的地方以后,就不要随便移动位置和方向。</P>
<>3开始应把盆栽金柑放在地面上,不宜马上放到阳台,而且切忌放在风口上。放在水泥地上沾不到“地气”,而苗木生长需要地湿的调节。如果一定要放在阳台上,最好盆外套上一只装有疏松培养土的瓦盆,以免因水泥地冷热骤变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P>
<>4盆栽金柑浇水掌握不干不浇、一次浇透的原则。先在苗干周围挖1~2厘米深的小槽沟,慢慢将水浇透,待水渗完后再覆盖粗粒表土、水草、菜皮等以护根。不要使根部受到暴冷暴晒,炎热季还要设法遮阴,保持冷凉湿润的环境。适当控制水分,使土壤轻微干旱,改善通气条件,有利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及根系舒展。而且水分暂时缺少,还可以抑制地上部枝叶的生长,使植株有更多的营养积累。</P>
<>5盆栽金柑切忌大肥大水,更不能多施氮肥,多浇浓粪。一般春肥应少施,甚至不施氮肥,谢花后酌情追肥,约半个月施一次稀薄粪水或鱼肚肠腐熟浸出液。开花期施浓肥易造成落花落果。在7~8月稳果后再追肥一二次,并可喷布1%~2%过磷酸钙浸出液、0.4%~0.5%磷酸二氢钾、0.05%~0.1%硼砂等,促使果实发育。</P>
<>6金柑植株要进行合理修剪。首先随时去掉病、虫、枯枝及下垂枝、交叉枝等,以节约养分,促使早日成形,不能任其自由伸展,致使植株头重脚轻。要注意调整好叶与根以及叶与果的比例,对春梢要适当控制生长,并进行合理疏蕾、疏花、疏幼果。应尽量使树冠中下部结果,让中上部适当生长,以扩大树冠。</P>
<>7果实成熟供春节观赏后,在2月下旬一定要把果实全部摘掉,以保证植株以后正常生长发育。</P>
<P>为了确保金柑苗在本地安全“落户”,第2年最好把花果摘掉,或者仅留极少果实。苗木上部枯黄干死,也不要急于丢掉,只要精心护理,有时它还会从根部发生萌蘖,培育后再嫁接,可以重新生长结果。</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兰  <BR> </P>
<><BR> <BR>  米兰又名米仔兰,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稍耐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10℃。 </P>
<>繁殖 <BR>  常用压条和扦插繁殖。压条,以高空压条为主,在梅雨季节选用一年生木质化枝条,于基部20厘米处作环状剥皮1厘米宽,用苔藓或泥炭敷于环剥部位,再用薄膜上下扎紧,2-3个月可以生根。扦插,于6-8月剪取顶端嫩枝10厘米左右,插入泥炭中,2个月后开始生根。 </P>
<>栽培 <BR>  盆栽米兰幼苗注意遮阴,切忌强光曝晒,待幼苗长出新叶后,每2周施肥1次,但浇水量必须控制,不宜过湿。除盛夏中午遮阴以外,应多见阳光,这样米兰不仅开花次数多,而有香味浓郁。长江以北地区冬季必须搬入室内养护。 </P>
<>病虫害 <BR>  常有叶斑病、炭疽病和煤污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和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P>
<>应用 <BR>  米兰盆栽陈列于客厅、书房和门廊,清新幽雅,舒人心身。在南方庭院中米兰又是极好的风景树。<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栾树  <BR> </P>
<><BR> <BR>    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产我国北部及中部,北自东北南部,南到长江流域及福建,西到甘肃东南部及四川中部均有分布。落叶乔木,春季嫩叶多为红色,入秋叶色变黄,十分美丽,夏季开花,满树金黄,甚为壮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园景树,也可用作防护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绿化树种。其木材较脆,易加工,可作板料、器具等。叶可提制栲胶,花可作黄色染料,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润滑油。奕树适应性强,较易栽培。 <BR>    一、繁殖 栾树可用播种、分蘖、根插等方法繁殖,而以播种为主。播种方法如下: <BR>    1.种子采集:栾树果实于9月至10月成熟。选生长良好,干形通直,树冠开阔,果实饱满,处于壮龄期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母树,在果实显红褐色或橘黄色而蒴果尚未开裂时及时采集。 <BR>    2.果实处理:果实采集后,应及时晾晒或摊开阴干,待蒴果开裂后,敲打脱粒,用筛选法净种。 <BR>    3.种子催芽:栾树种子的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过催芽处理第二年春播,常不发芽或发芽率很低。因此,最好当年秋季播种,让种子在土壤中完成催芽阶段,可省去种子贮藏、催芽等工序,来春幼苗出土早而整齐,生长健壮。但秋季播种,种子放置田间时间过长,播种地管理工作较麻烦。因此,生产上也采用层积催芽法。选干燥、通风、阳光直射不到的室内(冬季,北方地区干旱少雨,也可露地坑藏),将种子和三倍湿润的介质如沙、木屑、泥炭等分层或混合堆放(介质湿润程度以用手捏可成团;摊手即散为度),堆放高度50厘米至60厘米,在每平方米左右层积床中;放一柬秫秸或竹笼以通气。平时,室温控制在1℃至10℃,同时要勤检查,防止种子过湿、发热、霉烂。经100天至120天(正直春季)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种子经层积催芽后,出苗期短而整齐,效果较好。 <BR>    4. 播种:栾树一般采用大田育苗。播种地要土壤疏松透气,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具一定的肥力,无地下害虫和病菌。春季播种的,其播种地最好在秋冬翻耕1遍至3遍,以促进土壤风化,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和病虫;整地要平整、精细,对干旱少雨地区播种前宜灌好底水。栾树种子的发芽率较低,用种量宜大,一般每平方米需50克至100克。采用阔幅条播,既利于幼苗通风透光,又便于管理。种子播种后,覆一层1厘米至2厘米厚的疏松细 <BR>    碎土,以防种子干燥失水或受鸟兽危害。然后,用草、秸秆等材料覆盖,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杂草滋长和土壤板结。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及时分批撒除覆盖物。 <BR>    二、育苗 <BR>    1.遮阴;在覆盖物撤除以后,要及时搭棚遮阴。遮阴时间、遮阴度应视当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候条件而定,以保证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为度。进入秋季要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质化程度。 <BR>    2.间苗、补苗;幼苗长到5厘米至10厘米高时要间苗,每平方米留12株左右。间苗要求间小留大,去劣留优,间密留稀,全苗等距,并在阴雨天进行为好。结合间苗,对缺株进行补苗处理,以保证幼苗分布均匀。 <BR>    3.移植;栾树属深根性树种;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种苗于当年秋季落叶后即可掘起入沟假植;翌春分栽。由于栾树树干不易长直,第一次移植时要平茬截干,并加强肥水管理。春季从基部萌蘖出枝条,选留通直、健壮者培养成主干,则主干生长快速、通直。第一次截干达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干处理。以后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时要适当剪短主根和粗侧根,以促发新根。栾树幼树生长缓慢,前两次移植宜适当密植,利于培养通直的主干,节省土地。此后应适当稀疏,培养完好的树冠。 <BR>    4.施肥:施肥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幼苗出土长根后,宜结合浇水勤施肥。在年生长旺期;应施以氮为主的速效性肥料,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入秋,要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冬季,宜施农家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既为苗木生长提供持效性养分,又起到保温、改良土壤的作用。随着苗木的生长,要逐步加大施肥量,以满足苗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BR>    5.整形修剪:栾树树冠近圆球形,树形端正,一般采用自然式树形。因用途不同,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异。行道树用苗要求主干通直,第一分枝高度为2.5米至3.5米,树冠完整丰满,枝条分布均匀、开展。庭荫树要求树冠庞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树低。在培养过程中,应围绕上述要求采取相应的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时进行。 <BR>    此外,在育苗管理中,还应视天气情况和土壕条件,适时做好松土除草,灌水排水等工作。栾树病虫害少,一旦发生,也应及时加以防治。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连翘  <BR> </P>
<><BR> <BR>连翘(Forsythia suspensa)<BR>连翘别名黄金条、黄花杆、黄寿丹,属木犀科、连翘属。<BR>[形态特征]<BR>落叶灌木。茎丛生,枝条平展或下垂,小枝呈四棱形,有凸起的皮孔,节间中空。单叶或三小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上端有整齐的锯齿,下部全缘。花1朵-3朵腋生,花冠深四裂,鲜黄色,有桔红色条纹。花期3月-4月。蒴果扁平。(见图2--19)<BR>[习 性]<BR>原产我国中部和北部,现各地广为栽培。喜光,耐半荫,耐寒,耐旱,耐瘠薄。但怕涝,抗烟尘和臭氧的能力较强。早春金黄色花先叶开放。<BR>[栽培技术]<BR>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压条和分株方法,而以扦插为主。一般在春季2月”3月,剪取一年生充实枝条,插条应具有2个~3个芽,长10厘米左右,插入沙土,保持湿润,经12天后即萌发生根,秋季移栽,一年即可开花。<BR>管理:移栽在秋冬落叶期间进行。冬季应将过密的枝条疏剪掉。花后应施追肥2次-3次,促进花芽分化明年开花。连翘生长健壮,病虫害少。<BR>[用 途1<BR>连翘在园林中多在路边、山石旁的向阳地方丛植或群植,也作花篱或护坡栽植。根皮、果实、果壳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之效。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BR>丁香  <BR> </P>
<><BR> <BR>别名 百结、情客、紫丁香 <BR>分类 木犀科、丁香属 <BR>学名 Syringa spp. <BR>产地与分布 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区及欧洲东南部。我国产的24种,分布较广。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东到辽宁,西至川、藏,而以秦岭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BR>形态特征 丁香属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芽卵形被鳞片。小枝圆,髓心实。单叶对生,椭圆或披针形,有叶柄,全缘或有时分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之圆锥花序。花萼小,钟形,具4齿裂或截形,宿存。花冠细小,漏斗状,具深浅不同的4裂片,白色、紫色、紫红及蓝紫色等。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子房2室,每室内有种子 l一2枚,长圆形,扁平,具细翅。蒴果长圆形,光滑或有疣,胞背开裂。</P>
<>变种与品种 已有记裁的丁香属植物有30个种,我国产24种,另有很多的变种、杂种及品种。在丁香的分类上,多数学者是在属下面分成亚属、组及种三级的主要形态特征来区分种。下面将这种分类法简介如下:</P>
<>丁香属</P>
<>一、紫丁香亚属Subgeaus Eusyringa,花冠筒比花略长,花药柄极短或近于无柄。花药全部或一部分为花冠筒所包。本亚属分为三个组:</P>
<>(一)红丁香组Sectionl Villosa,花序自枝端顶芽发出。花药黄色。果实光滑或具少量疣。本组包括的种类有:<BR>1. 红丁香 S.villosa<BR>2. 辽东丁香 S.wolfi<BR>3. 喜马拉雅丁香 S. emodi<BR>4. 云南丁香 S.yunnanensis<BR>5. 垂丝丁香 S.reflexa<BR>6.匈牙利丁香 S.josicaea<BR>7.西蜀丁香 S.komarovii<BR>8. 毛丁香 S.tomentella<BR>9. 四川丁香 S.sweginzowii<BR>10.梯氏丁香 S.tigerstedtii</P>
<>(二)毛丁香组 Section 2 Pubescentes,叶片具毛,叶背无毛者罕见。花序发自枝端之侧芽,或多或少被有绒毛。花药常为淡蓝紫色,罕为黄色。果实多疣,罕有光滑者。本组包括的种类有:<BR>11.秦岭丁香 S.giraldiana<BR>12.紫丁香 S.juliana<BR>13.关东丁香 S.velutina<BR>14.山丁香 S.potaninii<BR>15.皱叶丁香 S.rugulosa<BR>16.野丁香 S.pinetorum<BR>]7.四季丁香 S.microphylla<BR>]8.小叶丁香 S.pubescens<BR>19.蓝丁香 S.meyeri<BR>20.圆叶丁香 S.wordii</P>
<>(三)紫丁香组 Section 3 Vulgaris,叶片光滑或仅徒长枝之幼叶有毛。花序自枝端之侧芽发出,无顶芽。花序初期被毛或光滑。花香。花药黄色。果实光滑。本组包括的种类有:<BR>21.欧洲丁香 S.vulgaris<BR>22. 华北丁香 S.oblata<BR>23.朝鲜丁香 S.dilatata<BR>24. 甘肃丁香 S.buxifolia<BR>25.花叶丁香 S.persica<BR>26.阿富汗丁香 S.afghanica</P>
<>(四)羽叶丁香组 Section 4 Pinnatifoliae,叶羽状复叶,小叶7—9枚。本组只有1个种类:<BR>27.羽叶丁香 S. pinnatifolia</P>
<>二、拟女贞亚属 Subgenus Ligustina,本亚属形态特征介于丁香属与女贞属之间,其果实为蒴果,形态似丁香属植物之果实,而花具有突出的雄蕊和白色的小花,并具有—种特殊的香味而更类似女贞。花序由枝端之侧芽抽出,花萼短筒形,具4裂片,宿存。花冠筒短,稍突出于花萼,花冠4裂瓣片。花药黄色。果实光滑,有时多疣,2室,每室具种子l一2枚。包括以下种类:<BR>28.北京丁香 S.pekinesis<BR>29.暴马丁香 S.amurensis<BR>30.日本丁香 S.japonica</P>
<P>另外还有两个杂种,现已升为正式种:</P>
<P>1.什锦丁香S.X chinensis,是由花叶丁香和<BR>欧洲丁香杂交而成的杂种。本种应属紫丁香亚属<BR>中的紫丁香组。<BR>2.亨利丁香 S.X henriy,本种是匈牙利丁香和<BR>红丁香的杂种。属紫丁香亚属中红丁香组。</P>

<P>    习性 本属植物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很多种类也具有一定耐寒力。北京地区年平均最低温约-19— -16℃左右,现有的栽培种均可在北京露地安全越冬,每年可正常生长、开花、结实。据记载,暴马丁香、匈牙利丁香,能耐-35℃左右的低温。我国哈尔滨年平均最低温约-26℃左右,有时可达-36℃或更低,现已露地栽培的种类包括属于2个亚属3个组的10余种丁香。因本属植物的花芽多生在枝梢顶端的第l—6对芽处,因而当1-3对花芽受到寒害时,并不影响整株的观花效果。</P>
<P>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北京地区7一9月为雨季,其他月份则为旱季,特别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而这时雨水较少,蒸发量剧增到230一280毫米,但每月只要对植株灌水2次,就可使各类丁香生长良好而花繁叶茂。</P>
<P>    本属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且能耐瘠薄。除强酸性土外,在各类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而以土壤疏松的中性土为佳。一般忌在低洼地栽植,积水会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本属植物是阳性树,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在阴处或半阴处生长细弱,且开花稀少,但少数种类如云南丁香,要求空气温润。这类植株在北方栽培,最好选择空气湿度较高的小环境,如可栽植在背风向阳处或稀疏的林缘边。</P>
<P>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生长势5—20年内最旺。以后渐衰,但仍能维持生命至很久的年代,据载有180龄的实例。花期及花序着生状况因种类不同而异。北京地区一般早花种类在4月中、下旬开花,紫丁香亚属中毛丁香组、紫丁香组及羽叶丁香组的各种多属早花类丁香;中花种类多在5月上、中旬开花,红丁香组中的各种均属此类;晚花类种类开花则在5月下旬至5月中旬,拟女贞亚属的各种多属此类。花序着生在头一年枝条的顶端,由第l—6对侧芽抽出成对的圆锥花序,单花在花序上的开放次序均为由下向上,每朵花可开3—7天,每个花序开放可延续8-12天,单株的花期为12一15天。多数种类每年开花1次,个别种类,如四季丁香有1年2次开花的特性,还有少数种类有少量的2次花现象。北京地区,丁香属植物于3月上、中旬萌动,新梢于5月中、下旬停止生长,枝梢生长期为2-2.5个月。8-9月果熟。10月中旬落叶。灌木类型的种类,茎干下部的枝条易干枯脱落,造成树冠下空,降低了观赏价值。此时可利用丁香截干后萌芽发枝力强的特性,来进行截干更新。 </P>
<P>繁殖 <BR>一、播种</P>
<P>    可于春、秋两季在室内盆播或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为佳,以便于种子发芽及幼芽管理。北北京地区于3月下旬进行冷室盆播,此时室内昼夜温度变化在10—22℃,播后14—25天可出苗,出苗率40-90%,有时可达100%。若露地春播,可于3月下旬-4月初进行,播种前最好将种子在6-7℃的条件下沙藏1-2个月,这样可使种子播后半个月内即出苗。未经低温沙藏处理的种子播后需1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苗。播种时可开沟条播,沟深3厘米左右,株行距2×10厘米。无论室内盆播还是露地条播,当出苗后长出4—5对叶片时,就可以进行分盆移栽或间苗。分盆移栽为每盆1株。露地可间苗或移栽1-2次,株行距为15×30厘米。幼苗怕涝,雨季要注意苗床排水。华北地区对当年生幼苗,在冬季要用风障或埋土防寒,第二年冬季就不必防寒了。</P>
<P>二、扦插</P>
<P>    可于花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具2-3对芽)插穗剪好后,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处理15-18小时,然后插在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沙床中,1个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0-90%。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但需露地埋土贮藏,翌春再插。</P>
<P>三.嫁接</P>
<P>    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行。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面饱满的休眠芽,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芽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之干茎上。冬季要注意保护。也可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枝接成活的接穗可于当年萌发生长,长可达50—80厘米,但新枝梢很少形成花芽,因此,第二年萌动前需将枝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截短,促其萌发侧枝,使枝条成熟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对芽接或枝接成活的植株,要注意及时剪除砧木的萌蘖枝条。嫁接时砧木的选择十分重要,实践表明,选用欧洲丁香、匈牙利丁香或华北紫丁香作砧木,可比小叶女贞增强嫁接亲和性,提高嫁接成活率。</P>
<P> <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桂花  <BR> </P>
<><BR> <BR>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圆球形。树干粗糙、灰白色。叶革质,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幼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3一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香气极浓。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和中部,现广泛栽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而不耐寒,为温带树种。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BR>    桂花扦插育苗,春秋两季最容易生根成活。具体扦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P>
<>    一、基质。选用尽可能无毒无菌、通透性好、中性或偏酸性基质,如珍珠岩、细沙或颗粒状的生红土。 </P>
<>    二、插穗的剪取。插穗应选择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母树上剪取,最好选择一二年生、充分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当然多年生枝条甚至老枝也能成活,枝条即插穗长短视母树状况及所需小苗的大小而定,若嫩小插穗,最少应留2个芽节。 </P>
<>    三、插穗的整理。插穗的切口尽可能剪成斜面,如果是嫩小插穗,切口应剪在最下面一个芽节下面,扦插后新根易从芽节上长出。插穗的叶片应留顶端极少量,如嫩小枝留2片,大枝可稍多留几片,其余全部从叶柄处剪掉。 </P>
<>    四、扦插及护理。扦插一般不需使用激素类生根素,将插穗插入基质1/3,嫩小枝最少应有一个芽节入基质,然后把基质充分浇湿浇透,再用塑料小拱棚罩住,以保证生长所需湿度和温度,并用遮阴网铺在棚上遮挡60%左右的光线,这样有利于桂花生根。以后视情况每隔10天至15天开棚浇一次水。 </P>
<>    一般扦插后1个月左右开始生根,6个月后便可炼苗移栽。 <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联系|小黑屋|藏花阁园艺 ( 浙ICP备10014706号-5,浙ICP备10014706号-4 )|浙公网安备33010402004524号

GMT+8, 2025-7-1 08:41

Powered by MYCHG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